AI导读:

第十批药品集采中,跨国药企集体缺席引发关注。国产仿制药企如何在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集采政策如何平衡多方利益?文章探讨了这些问题,并指出国产仿制药企的出路在于出海和创新转型。

历次国家组织的药品集采中,跨国药企因手握大量原研药而备受瞩目,其弃标或未中标现象总能掀起行业波澜。在最近的第十批集采中,跨国药企的集体缺席再次成为行业热议的焦点。

跨国药企缘何缺席第十批集采?国产仿制药企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集采政策如何平衡患者、企业和行业发展之间的利益?这些问题亟待解答。

今年9月,一名患儿家属因在医院无法开到阿奇霉素原研药而引发公众对“进口药消失”的讨论。事实上,仿制药替代原研药已成为行业趋势,跨国药企因不接受集采降价而选择不中标,转而通过药店或电商零售渠道继续推广药物,以确保药品供应和企业利润。

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指出,跨国药企是否投标、是否中标,既受商业竞争策略影响,也与其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密切相关。在创新药领域,跨国药企正积极开拓中国市场。医保局通过连续七年的医保目录谈判,已将540种药品纳入医保目录,其中外资药占比近50%,新药上市后进入医保目录的时间大幅缩短。

同时,集采政策挤出的医保费用主要用于支持更多创新药,近年来还出现了全球新药在华首发上市的情况,使中国患者先于国外患者获益。国家医保局鼓励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展现优势,欢迎外资创新药和过专利期原研药进入中国市场,为患者提供多元药品供应。

在第十批药品集采后不久,第五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也在天津开标。尽管部分跨国药企在药品集采中未中选,但在高值耗材集采中,报出最低价的多为跨国企业。这反映出跨国药企在仿制药竞争中可能不具备优势,而中国药企在仿制药生产、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对于国产仿制药企而言,转战零售市场并非易事。由于跨国药企的原研药具有品牌知名度和患者认知度,而国内仿制药企尤其是新获批的仿制药品种在院外渠道竞争中并不占优势。因此,很多国内仿制药企仍积极争取进入集采市场。

集采政策不仅旨在降低成熟仿制药的价格水分,还致力于推动仿制药行业的洗牌升级。未来,仿制药企可能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只有少数大型头部仿制药企能够占据主要市场。长远来看,这有利于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国产仿制药的出路在于出海和创新转型。越来越多的中国药企将国产仿制药销往国外市场,如齐鲁制药的抗癌仿制药“顺铂注射液”直接出口美国。同时,国内药企也在积极寻求创新转型之路,如恒瑞医药在研发投入和创新药获批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未来,中国可能出现与美国医药市场类似的情况,即仿制药处方量占比高但金额占比低,而创新药处方量占比低但金额占比高。对于没有专利的仿制药,价格将越来越便宜;对于有专利的创新药,将允许有一定的溢价。政策信号明确鼓励创新,无论是药品还是器械。

国家医保局通过强化战略购买,赋能医药高质量发展。医保局推动企业参与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使过评仿制药通过集采快速进入市场,替代未过评药。集中采购使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制造企业脱颖而出,提高了产能利用和药品监管效率。

然而,也有声音认为集采应适时推出破除唯低价的方法,防止企业无极限地内卷。集采规则需要完善,以平衡患者、企业和行业发展多方利益。确保药品疗效和质量是核心,仿制药质量保证需要必要的成本和合理利润支撑。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