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召开,聚焦人工智能发展。工信部官员表示要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深度融合。专家预测AI将引发智能终端变革,赋能制造业与服务业。

2025年1月6日,第十五届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杜广达指出,人工智能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必须加速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其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将引发智能终端的全面变革,进一步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对产业结构和日常生活产生深远影响。随着大模型技术的不断成熟,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将迎来新的高潮。

产业蓬勃发展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尚冰介绍,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果。全年备案并上线提供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数量接近200个,注册用户超过6亿;同时,我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也位居世界第一,达到了3.8万件以上。此外,国内开源社区也持续壮大,开源鸿蒙项目吸引了超过340家生态单位共同参与。

在算力方面,我国综合算力水平稳步提升,全国统一算力服务大市场正在加速构建。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兼常务副秘书长陈家春透露,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已全面实现20毫秒时延保障能力,北京、成都、上海等地的算力互联互通和运行服务平台也相继上线,标志着我国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杜广达表示,人工智能在赋能新型工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东数西算等重大工程也在加速推进;三是融合应用不断拓展,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有力推动了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助力实体经济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制造业、服务业等将迎来深刻变革。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会上表示,人工智能将重新定义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产品,预计2025年或2026年将迎来终端产品的换代潮。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AI手机和AI眼镜等智能终端产品将具备更加强大的功能,如快速翻译、智能识别等。此外,人工智能还将与汽车产业、卫星产业等加快融合,提升相关产业的动态感知能力和分析研判能力,优化供应链管理等场景,提升运营水平。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魏凯指出,未来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推理能力的增强,算力结构也将发生改变。到2027年,推理算力在国内AI算力架构中的占比将大幅提升,这将有利于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商业化落地。

提升综合国力

杜广达表示,我国将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结合自身优势,挖掘算力、算法、数据等潜力,融入并壮大人工智能产业,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

为持续巩固提升人工智能产业综合实力,我国将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夯实发展底座,加大创新攻关力度,构建全栈式产业链;二是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编制推进路线图;三是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标准研制和推广;四是深化国际合作,共促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

尚冰建议,应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大模型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加强前沿技术布局。同时,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经济转型,拓宽行业发展空间,积极参与“人工智能+”行动,探索大模型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落地应用。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