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流通模式亟待变革,新基础设施构建成关键
AI导读:
文章指出,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消费品流通模式面临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构建新基础设施成为推动变革的关键。政府和企业需共同努力,建立交易和物流基础设施,促进消费品行业健康发展。
基础设施在推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经济之所以能维持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离不开交通、通讯、互联网、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坚实支撑。试想,若无高铁、5G通讯、西气东送西电东输等先进基础设施,中国经济难以取得今日的辉煌成就。
这些基础设施具有显著的“普惠”特征,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随着中国消费品市场的迅猛扩张,相较于三十年前,该行业已蔚然成风,形成庞大体系。以食品行业为例,2023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高达4.2万家,行业规模更是突破了9万亿元大关。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体系,亟需构建更为先进的基础设施,以解决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四个国民经济环节中,分配和交换作为流通环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流通不仅促进生产和引领消费,同时也对生产和消费的发展构成重要的制约。因此,流通体系与模式必须与生产和消费的发展需求相匹配。合理的流通模式和体系能够助力生产和消费的发展,反之则会形成制约。
我国消费品流通模式历经两大发展阶段:计划经济时期的国有批发体系主导模式,以及市场经济时期的生产企业主导模式。当前,生产企业主导的流通模式以其高度的灵活性,对推动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任何一种经济模式、流通模式都具有时代性和局限性。
如今,中国消费品市场已发生显著变化:市场供给极大丰富,相对过剩;消费品行业繁荣庞大;行业环境,特别是物流、金融等市场要素环境显著改善,为重构消费品流通新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现行的消费品流通模式却面临着“流通成本高、流通效率低”的突出问题,流通环节多、物流环节复杂、资金占用高等问题愈发凸显。
高流通成本并未带来流通效率的提升,反而导致效率低下。由于生产企业主导的流通模式缺乏必要的社会化服务,形成了品牌各自为战、经销商体系分散的流通格局,导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当前,这种流通模式和格局已到了必须彻底变革的关键时刻。
从近年来的发展现实来看,零售企业、经销商企业以及生产企业均面临着严峻挑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现行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无疑是其中之一。因此,探讨消费品行业转型,变革流通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构建消费品流通的新基础设施,推动流通模式变革,应成为重要方向。消费品行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提振消费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生产环节供给充足,消费需求潜力巨大,而流通环节则成为行业发展的梗阻,亟待解决。
为推动消费品流通模式的变革,政府和企业需共同努力。政府应从全局出发,构建促进消费品产业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的基础设施;企业则需结合自身实际,努力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此外,政府还应推动建立交易和物流两大基础设施,以改变我国消费品流通成本高、流通效率低的现状。
建立交易基础设施,旨在解决上下游信息错配、交易成本高等问题。当前,电商平台虽然形成了稳定成熟的交易模式,但高额的平台费用反而增加了企业的流通成本。因此,行业迫切需要具备普惠性和广泛市场覆盖的交易平台基础设施。同时,建立统一的物流基础设施也至关重要。物流作为消费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的关键环节。当前,物流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全社会物流资源相对丰富,社会化物流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因此,应推动建立集约化、大规模、少搬倒、小库存高流转的物流模式,以改变现行的分散、小规模物流模式。
物流模式的变革将显著降低物流成本,减少浪费与污染,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推动消费品产业的流通数字化转型。政府应引导、支持大型物流企业承担这一重任,共同推动消费品流通模式的变革,促进消费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消费品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推动流通模式、流通体系的变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构建新基础设施、政府企业共同努力,我们将迎来消费品流通模式的新变革,推动消费品行业迈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完)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