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发布,力促数据流通利用
AI导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旨在促进数据共享,明确数据基础设施概念、发展愿景和建设目标,推动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及数字社会的全面发展。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携手发布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简称《指引》)。该举措旨在加速数据共享,推动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及数字社会的全面发展。
1月6日,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阐述了《指引》的核心目标,即通过明确数据基础设施的定义、愿景及建设目标,指导各方协同推进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确保数据的有效供给、流动、应用及安全保障,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据透露,数据基础设施每年有望吸引直接投资约四千亿元,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国家数据局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司司长杜巍指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适应新一轮产业革命、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关键。
研究机构预测,数据流动量的增加将显著带动GDP增长,同时,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10%左右,但数据流通利用效率仍有待提升。沈竹林表示,《指引》的出台将有助于凝聚共识、推动技术收敛、降低企业数据开发门槛,并促进社会有效投资。
此外,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将促进数据流通利用及相关设施的建设升级,预计未来五年将带动投资规模约两万亿元。算力设施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协同发展对于支撑数字化转型、赋能科技创新及实现高效治理至关重要。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赵志丹介绍了“东数西算”工程的进展,该工程已布局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10个数据中心集群,为数据要素价值的发挥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将重点从算力资源一体化布局、深化算力与行业融合应用及推进算力与绿色电力协同发展三方面推进。
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已达419.1万个,算力总规模达268EFLOPS,为数据要素价值的充分释放提供了有力保障。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孙姬表示,下一步将优化算力布局、强化技术协同创新、超前建设网络设施,并丰富算力应用场景。
国家数据局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司副司长李建国提出了三阶段目标,旨在到2029年基本建立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体制机制。杜巍司长则强调,将继续支持技术先行先试,以创新运营机制为突破,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