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资创投在创投行业中影响力日益增强,但如何平衡国资保值增值与风险投资的不确定性成为焦点。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放宽对国资创投的约束,旨在让国资在创投领域展现更大作为,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坚实后盾。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创投环境中,国资创投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国资创投势头正劲,各地引导基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规模不断攀升,千亿级基金屡见不鲜,百亿级更是常态,十亿级只能算作入门级。从市场新增募资来看,国资占比已高达八成以上,其在创投行业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众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都将服务好国资视为工作重心。

然而,国资创投的迅猛发展也引发了业内争议。创业投资本质上是风险投资,而国资的首要任务是保值增值,二者在基因上存在一定冲突。如何平衡这一矛盾,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部分地方国资在投资运作中,未能充分理解风险投资的本质,设置了不合理的条款,导致股权投资变形为招商投资或债权投资,引发了诸多争议。

尽管如此,国资创投在创投行业中的作用依然不可忽视。在募资难度加大的背景下,国资的进入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国资作为耐心资本的角色,也符合创业投资的基本逻辑。当然,国资的保值增值要求与风险投资的不确定性之间确实存在矛盾,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无法调和。事实上,国资创投本身就是一项前所未有的“风险投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为了充分发挥国资创投的作用,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放宽对国资创投的约束,解决其后顾之忧。通过设置最高亏损幅度、差异化考核等措施,为国资创投提供更多的容错空间。这些制度创新和尝试旨在让国资在创投领域展现更大作为,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坚实后盾。这不仅是对创新精神的尊重,也是发挥国资引领作用、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图片链接已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