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发布,助力数据产业繁荣发展
AI导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旨在推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据开放共享与价值释放,助力数据产业繁荣发展。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携手发布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旨在推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铺开,构建一个互联互通、高效协同的数据基础架构。
这份文件究竟有何深意?又将如何推动数据的开放共享与价值释放?国家数据局于6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降低门槛,营造健康产业生态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被视为从数据价值释放角度出发的新型基础设施,涵盖了数据采集、汇聚、传输、加工、流通、利用、运营和安全服务等各个环节,是一个集硬件、软件、模型算法、标准规范和机制设计于一体的有机系统。
随着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2023年我国数据产业规模已达2万亿元,数据企业数量超过19万家。为了持续推动这一产业的壮大,需要整合各方资源,深化产业合作,降低运营成本。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表示,文件的出台将为数据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降低企业数据开发利用的门槛,激发创新活力,完善数据流通交易服务生态,从而打造一个竞争有序、繁荣活跃的数据产业。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等特点,需要汇聚各方力量,发挥协同作用。通过这一建设,将培育信息通信、技术开发、系统集成等相关企业,推动产业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构建高水平的分工协作体系。
此外,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还将带动数据流通利用以及网络、算力、安全等设施的建设和升级,促进社会有效投资。据初步估算,数据基础设施每年将吸引直接投资约4000亿元,未来五年投资规模将达到约2万亿元。
条块结合,推动设施互联互通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由国家统筹,由区域、行业、企业等各类数据基础设施共同构成。文件明确了数据流通利用、算力底座、网络支撑和安全防护等建设任务,为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指导。
国家数据局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司司长杜巍指出,建设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关键,也是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各行业、各地区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从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到农作物收成预测,从健康医疗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到园区工业数据平台,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国家数据局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司副司长李建国表示,将加快推进条块结合和设施互联互通,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公共数据基础服务体系,加速数据在不同场景、不同领域的复用,推广数据公共服务。
强化支撑,推动文件落地
文件描绘了“汇通海量数据、惠及千行百业、慧见数字未来”的美好愿景,并规划了具体的推进路径。到2029年,将基本建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主体结构,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基本格局,并建立相应的建设和运营体制机制。
在建设数据基础设施的过程中,数据安全是重中之重。沈竹林表示,将推动安全保障体系与流通利用等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营,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相关标准规范。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孙姬表示,将强化技术协同创新,加快算力、网络等基础设施共性标准制定,提升算网综合供给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赵志丹则强调,将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打造低成本、高品质、易使用的算力服务供给体系。
此外,国家数据局还将继续支持技术先行先试,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推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
(文章来源:新华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