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旨在加速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国内外标准衔接,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生态环境部于6日发布了重要消息,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五大部门共同印发了《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此指引的核心目标在于加速构建完善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并稳步推动关键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的深入研究与制定。

指引中明确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旨在2027年前完成100项、2030年前达成200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的制定,以此推动国内外标准的有效衔接与互认,提升我国在国际碳足迹核算领域的影响力。

结合国内外碳足迹工作的实际需求,该指引从生产侧的初级产品及消费侧的终端产品双维度出发,同步推进碳足迹核算标准的研制工作,力求双侧发力,逐步扩大产品标准的覆盖范围,并鼓励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碳足迹核算,以实现更全面的环境管理。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的相关负责人在当日采访中强调,此工作指引不仅明确了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的具体目标与实现路径,更旨在加速构建统一、规范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以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绿色低碳转型,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及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碳足迹,作为衡量特定对象(包括个体、组织、国家及产品等)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清除量的总和(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是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为温室气体减排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负责人还指出,此指引特别强调国内外碳足迹核算标准的衔接,旨在建立既具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并通过多种渠道推动中国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在国际舞台上的广泛应用与传播。(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图片链接保留未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