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明确建设方向。预计每年吸引直接投资约4000亿元,未来五年投资规模可达2万亿元。数据流动量增加将带动GDP增长。

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简称《指引》)。《指引》详细阐述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概念、发展愿景、总体功能及架构,明确了数据流通利用、算力底座、网络支撑、安全防护等建设方向。

同日,国家数据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副局长沈竹林表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将推动数据流通利用及相关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据初步估算,该基础设施每年将吸引直接投资约4000亿元,未来五年投资规模可达2万亿元。

《指引》指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旨在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提供数据采集、汇聚、传输、加工、流通、利用、运营、安全服务。到2029年,将基本建成主体结构,形成协调有力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格局,构建高效利用、规范可信的数据流通利用体系。

国家数据局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司司长杜巍强调,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是释放数据价值的物理依托。研究机构预测,数据流动量每增加10%,将带动GDP增长0.2%,对各行业利润增长平均促进率为10%左右。这将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数字中国提供强大动力。

为确保任务有效落实,未来将采取多项措施推进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支持技术先行先试、创新运营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等。2024年,将在多个方向上部署先行先试任务,打造一批示范性的建设方案和典型实践。同时,将加大中央财政性资金和社会资本的支持,促进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