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投保难、投保贵问题,保险公司因高出险率和高赔付率对新能源车保持距离。相关部门已出台政策深化车险综合改革,车企也相继布局新能源车险业务。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投保难、投保贵”问题正在不断加剧。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陕西一位货运司机表示,去年花费30余万元购买的纯电动牵引车,今年的续保被保险公司直接拒绝,理由是不再承保新能源商用车。河南的一位货运司机也透露,他被告知今年可能无法成功投保,需等待保险公司2025年的任务指标,且保费可能上涨。同时,北京的一位网约车司机反映,其车辆在未出险的情况下,续保保费每年上涨至少1000元。

新能源轻卡司机同样面临保费逐年上涨的困境。一位三年前购买新能源轻卡的司机表示,去年全险保费为1.2万元,而今年保险公司给出的报价已涨至1.3万元左右。此外,中国银保信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平均保费比燃油车高出约21%。

新能源网约车的处境同样不容乐观。一位财险公司内部人员透露,其手中尚有上千辆新能源网约车未能上险,预计只有小保险公司愿意承保。相比之下,保险公司对新能源乘用车更为“欢迎”,但保费也有小幅上涨。

保险公司对新能源汽车“敬而远之”的原因在于高出险率和高赔付率。财险公司内部人员表示,2024年新能源车出险率是燃油车的两倍,且2023年全行业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为109%,承保亏损67亿元。高赔付率导致新能源汽车保费昂贵,同级别事故中,新能源汽车维修费用往往更高。

此外,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坦言,给新能源汽车报价存在风险,因此遇到投保请求时往往会拒绝。财险公司内部人员还透露,为保利润会对新能源商用车等特定车型设置保额上限。赔付环节存在的低价维修、高价索赔等漏洞也让保险公司对新能源车保持距离。

为解决新能源汽车“投保难、投保贵”问题,相关部门已出台政策。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化车险综合改革,以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为重点。同时,比亚迪、小鹏、理想、蔚来等车企也相继布局新能源车险业务,广汽、上汽、一汽、东风、吉利等车企则通过合资入股、收购等方式进入新能源车险市场。

汽车流通领域专家认为,车辆保险是一项系统性业务,需联合整车厂以及保代、维修、租赁、配件等企业协同推进,同时加强职业司机的技术培训以降低交通事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