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委联合发布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名单
AI导读:
近日,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名单的通知》,要求各地精心组织试点工作。产品碳足迹是衡量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试点名单主要针对中国出口较多的产品,以应对绿色壁垒风险。未来我国将加强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逐步与国际接轨。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名单的通知》,要求各地精心组织试点工作,完善工作机制,为全国推广积累经验。产品碳足迹是衡量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效应潜在影响的指标,是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基础。
本次试点覆盖25个省份,主要针对中国出口较多的产品如锂电池、纺织品、电子电器等,以应对绿色壁垒风险,并结合地方特色,在产业集群区域开展。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研究所专家田亚峻表示,这是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前期探索。
田亚峻强调,产品碳足迹涉及整个链条,基础行业数据是根基,当前中国需集中力量打好基础,做好碳足迹根基。同时,推进碳足迹数据库、计算等方面的国际互认,增强我国话语权至关重要。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指出,我国缺乏符合国际认可的全面支撑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的系统数据库,且国内从事碳足迹认定的企业国际知名度和认可度不足。欧盟已建立完备的碳足迹评价体系,并将其用于相关法规和政策中。
田亚峻指出,我国出海企业受制于海外市场要求,国际方法、国际标准、国际数据并不适合中国国情,因此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碳足迹管理体系,推进国际互认、增强话语权迫在眉睫。2024年,生态环境部等14部委发布《实施方案》,提出22项任务,旨在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
同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GB/T 24067—2024《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为各方研究编制具体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提供统一权威指导。山东、深圳等地也发布了相关方案,率先开展碳足迹研究。
展望未来,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目标明确,到2027年初步建立,到2030年更加完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制定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建立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实质性参与产品碳足迹国际规则制定。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