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蓝皮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发布
AI导读:
中央党校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高质量发展蓝皮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聚焦开放发展理念,构建经济开放发展指数,提出政策建议,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5年1月5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携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了《高质量发展蓝皮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并重点推介了《高质量发展蓝皮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践行开放发展理念》(简称《报告》)。
此次发布会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孙生阳代表课题组主持,并详细介绍了《报告》内容。《报告》是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自2019年起连续第六年发布的系列报告之一,本年度聚焦于“开放”发展理念。自2020年起,每年围绕五大发展理念中的一项进行深入研究,编制指数评价报告。
《报告》通过构建“中国经济开放发展指数”这一核心指标,并运用统计数据,对2013年至2023年间全国及各地区的开放发展水平进行了全面测算。该指数下设五个二级指标,包括开放形势、经贸往来、交流合作、制度开放和开放布局,并进一步细化为多个三级指标,如政策环境、货物贸易进出口依存度、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人才技术交流等。
据测算,2023年中国经济开放发展指数为29.75,其中制度开放得分最高,为9.90。与2013年相比,中国经济开放发展指数增长了13.5%,制度开放和开放布局得分分别增长了72.8%和108.2%。然而,受逆全球化趋势加剧、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等因素影响,2023年交流合作得分相对较低。
《报告》还展示了31个省份2023年的经济开放发展指数,上海、广东、江苏和浙江表现突出,指数均在40以上。相比之下,贵州、青海等省份的指数较低,部分省份甚至不足高指数省份的50%。这一差异与各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针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开放合作面临的挑战,《报告》提出了多项政策建议,包括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开放;统筹沿江、沿边和内陆地区的开放;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现“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开放;推动制度型开放等。
《报告》强调,面对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中国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充分发挥国内市场规模优势,推动形成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以更好地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提升国际竞争力。
孙生阳副教授指出,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还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近年来,上市公司跨省市投资指数和公共部门跨省市采购指数明显上升,显示出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现象有所改善。未来,需继续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清理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