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在政策红利推动下,上市公司回购及主要股东增持热情高涨,全年沪深两市回购金额上限达2123亿元,再创新高。回购增持呈现三大亮点:注销式回购金额翻番,回购增持再贷款“撬动”效果明显,大市值公司贷款回购增持占比高。

2024年,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推动下,上市公司回购及主要股东增持的热情显著高涨。

据权威数据统计,2024年全年,沪深两市共有1300家上市公司新增披露了1469单回购方案,回购金额上限高达2123亿元,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均较2023年实现了大幅增长,分别达到了2.1倍和1.5倍,刷新了历史纪录。同时,有742家公司披露了主要股东的增持计划,合计金额上限为852亿元,同样实现了数量和金额的双重增长,分别为2023年的2倍和1.7倍。

从全年趋势来看,回购增持活动呈现出了三大亮点:注销式回购金额实现翻番;回购增持再贷款专项工具“撬动”效果显著;大市值公司贷款回购增持占比显著提升。

中央财经大学资本市场监管与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晓指出,上市公司回购及主要股东增持对于增强资本市场的活力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表明上市公司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增强,也体现了公司希望通过回购股份来稳定和提升股价,从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回购和增持更成为了有效的市值管理工具。此外,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化和监管政策的完善,回购增持的流程逐渐简化,也进一步促进了其数量和金额的增长。

注销式回购作为回报投资者的重要方式,在2024年实现了数量和金额的双重翻番。全年沪深两市共有241家公司披露了254单注销式回购方案,拟注销金额高达598亿元。其中,海康威视、伊利股份、中远海控、中国石化等多家公司的注销金额上限超过了10亿元。

此外,中国平安、海尔智家、顺丰控股等多家上市公司也将回购注销用途变更为回购注销,进一步加大了对投资者的回报力度。中国银河研究院策略分析师杨超表示,回购股份用于注销能够永久性减少公司的发行股本总量,从而提升每股收益。从长期财务战略的角度来看,这是优化资本结构和提升资本效率的有效手段。

202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设立了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专项工具。据统计,该工具落地两个多月来,全市场共有270家公司披露了贷款回购增持公告,共计取得金融机构贷款额度上限近600亿元。业内人士表示,这一专项工具的推出进一步激发了回购增持的积极性。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指出,上市公司回购和主要股东增持通过集中竞价方式进行,对股票价格起到了直接的支撑作用,带动了市场交易量的增加和活跃度的提升。基本面良好、具有稳定盈利能力和良好增长前景的公司更有可能通过回购和增持来提升其投资价值。

从披露贷款回购增持公告的公司来看,大市值、行业龙头公司使用贷款回购增持的占比较高。具体来看,130家市值在100亿元以上的公司占比接近一半,涉及新能源、半导体、石油化工等多个领域。李晓表示,这些公司通常具有更强的融资能力和更低的融资成本,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

近期,金融管理部门对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落地有关政策进行了调整优化,包括提高融资比例、延长贷款期限、拓宽适用范围以及优化风控要求等。同时,中国证监会和国务院国资委也发布了相关政策文件,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回购增持等方式推动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

田利辉表示,这些政策调整优化能够降低融资成本,鼓励上市公司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