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提出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建议适时降准降息,同时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物价总体稳定。

  人民银行网站1月3日发布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于近日召开了2024年第四季度(总第107次)例会。会议深入探讨了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主要思路,并建议增强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提升货币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及金融市场的运行状况,会议提出应适时进行降准降息操作。

  会议指出,2024年以来,我国宏观调控力度持续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展现出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特点,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强化逆周期调节,并不断优化完善货币政策框架。通过综合运用利率、准备金、再贷款、国债买卖等多种工具,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得到有效发挥,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提升,社会融资成本维持在历史较低水平。同时,外汇市场供求保持基本平衡,经常账户顺差稳定,外汇储备充足,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实现了双向浮动和预期趋稳。

  会议对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正在加深,尽管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但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依然不强,主要经济体经济表现分化,货币政策普遍进入降息周期。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仍面临国内需求不足、风险隐患较多等挑战。因此,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力度,以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物价总体稳定。

  会议还提出,要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确保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同时,要强化央行政策利率的引导作用,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此外,会议还强调了充实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箱的重要性,包括开展国债买卖、关注长期收益率变化等措施。在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也要防范资金空转现象的发生。

  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会议指出要引导大型银行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作用,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业,支持银行补充资本,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同时,要有效落实好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等领域的文章,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此外,还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的投放进程,加大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金融支持。持续做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金融服务,打通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堵点和卡点。切实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

  会议最后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同时,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力度,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并推动增量政策落地见效。通过抓好开局起步、扩大内需、稳定预期和激发活力等措施,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