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2025:中国经济多项指标向好,积极趋势显著
AI导读:
岁末年初,中国经济多项指标向好,以旧换新政策点燃消费热情,重大项目投资持续扩大,制造业PMI显示中国经济长期回升向好态势巩固,预示着2025年将延续其积极的发展趋势。
中新社北京1月4日电 题:前瞻2025:中国经济多项指标向好,积极趋势显著
中新社记者王恩博
岁末年初,中国经济呈现出一系列向好指标,预示着2025年将延续其积极的发展趋势。
“以旧换新”政策点燃消费热情
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领域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成为推动中国消费回升的重要力量。据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肖渭明透露,去年9至11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速持续超过50%,家电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同比增速则保持在20%以上。
这一增长态势与中国政府力推的“两新”政策密切相关,即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该政策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不仅支持企业通过更新产品来增强迭代升级能力,更好满足消费需求,还鼓励居民通过换新消费带动企业投资扩产,形成投资消费的良性循环。
今年,“两新”政策将继续加力扩围,政府已明确将对购买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手环等数码产品的个人消费者给予补贴,并加强家装消费品换新的支持力度。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预测,这一政策将显著提升消费品销售量,进一步推动相关行业发展。
重大项目投资持续扩大,助力经济增长
重大项目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其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罗毅飞介绍,去年1至11月,中国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的项目投资同比增长6.8%,增速高于全部投资3.5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7个百分点。
进入2025年,中国各地继续加速布局重大项目。例如,重庆一季度共开工投产304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3860亿元;江苏全省计划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807个,比去年增加97个;陕西全省则安排了616个省级重点项目,总投资近2.9万亿元。这些项目涵盖新兴产业、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旨在助力产业升级、经济转型以及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透露,2024年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的项目已基本全部开工,完成投资超过1.2万亿元。2025年约1000亿元项目清单也已提前下达,并计划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拓展支持范围,进一步提高国债资金对项目的支持比例。
中国经济长期回升向好态势巩固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作为宏观经济变化的晴雨表,其变化往往先于GDP增速。去年四季度,中国制造业PMI均值已跨入50%以上的扩张区间,明显高于三季度。
观察制造业PMI中的新订单指数和生产指数,可以发现总供给和总需求持续稳定增长,国民经济循环较为畅通,中国经济长期回升向好的态势趋于巩固。此外,去年四季度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值升至54%,反映出企业信心正在增强。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表示,数据变化显示中国市场需求稳定加快恢复,企业生产保持较好增长。2024年12月经济平稳收官,四季度趋稳回升,为2025年开局奠定了稳定向好的基础。随着政策协调配合和落地显效,今年中国经济将持续回升向好。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