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PS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加速
AI导读:
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功能不断丰富,成为人民币跨境支付主渠道。未来,跨境清算公司将继续拓展业务场景,加强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步入加速阶段。
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作为专注于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的批发类支付系统,扮演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角色。它不仅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推动金融业双向开放,还增强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特别是在服务“一带一路”资金融通和人民币国际化方面贡献显著。
自2015年10月上线以来,CIPS功能持续丰富,业务量稳步增长,网络覆盖广度与深度不断提升。它为人民币跨境使用“架桥铺路”,为跨境贸易、投融资、金融市场交易等各类业务提供跨境支付服务,成为人民币跨境支付的主渠道。
据CIPS运营主体跨境清算公司透露,近年来该系统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人民币跨境支付的核心平台。功能上,CIPS不仅满足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跨境收付需求,还支持各类金融交易的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如券款对付(DvP)、人民币对外币同步交收(PvP)等。同时,它还为内地与香港间的互联互通机制,如债券通、跨境理财通等提供清结算服务,便利国际投资者参与和管理在中国的金融业务。此外,CIPS还支持大宗商品跨境人民币业务,包括人民币计价的大豆离岸现货交易和LNG天然气交易。
数据显示,CIPS业务规模稳步提升。截至2024年12月底,CIPS已累计处理各类支付业务金额约600万亿元。其中,2023年累计处理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金额123万亿元,同比增长27%;2024年则达到175万亿元,同比增长43%。2022年至2024年,CIPS业务笔数和金额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35%和30%。
在网络覆盖方面,CIPS参与者数量迅速增加。截至2024年12月底,CIPS系统拥有直接参与者(直参)168家,其中境外直参占比71%;间接参与者(间参)1461家,境外间参占比62%。这些参与者覆盖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类型更加多元,分布区域更加广泛。CIPS已形成以中资银行和清算行为骨干网、系统性重要外资银行相互支撑的全球网络体系,成为服务人民币国际化、支持上海打造金融资产配置中心的重要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CIPS参与者中一半以上来自中国境外,业务可通过4800多家法人银行机构覆盖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约4100家为外资银行,占比85%。特别地,来自共建“一带一路”的136个国家的2296家机构(95%以上为外资银行)已成为CIPS的参与者。近年来,CIPS在拓展境外参与者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如2023年8月首次接入南美洲直参(交行巴西子行BOCOM BBM),实现直参六大洲全覆盖;2023年12月,渣打银行(香港)作为CIPS首家境外全球系统重要性外资银行直参上线。
未来,跨境清算公司将继续拓展业务场景,加强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为人民币跨境使用提供强有力的金融基础设施支撑,共同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新民晚报记者杨硕)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