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人民银行成功完成了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操作金额高达550亿元,释放了质押品范围扩大、互换便利费率下降、质押登记费减半等三大政策红利,旨在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机构成本,增强市场稳定性。

自首次试点以来,互换便利操作持续稳步推进,并在近期实现了扩围降费。2025年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成功完成了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操作金额高达550亿元,相较于首次操作规模有所扩大。

据央行官网消息,本次互换便利操作不仅规模有所提升,参与机构范围也进行了扩容。这一操作不仅为市场注入了更多流动性,还释放了三大政策红利。首先,质押品范围进一步扩大,允许参与机构提交更多的限售股和港股通项下持有股票等作为质押品,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其次,互换便利费率下降,由首次的20bp降至10bp,进一步降低了机构成本。最后,中国结算特批为互换便利质押登记降费,对参与互换便利业务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涉及的证券质押登记费实施减半收取的优惠措施。

互换便利操作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从中国人民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其目的在于提高金融市场流动性,降低机构间的融资成本,并增强市场的稳定性。通过这一机制,证券、基金和保险公司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资产负债管理,优化资金配置,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值得注意的是,互换便利操作并非量化宽松政策,不会扩大基础货币投放规模。这一特点有助于避免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导致的潜在风险,有利于维护我国资本市场实现长期稳健发展。在当前我国面临剧烈变化的外部环境和持续的严峻挑战下,互换便利操作的推出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流动性支持,增强了投资者信心,有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和活力,促进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