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初,购新补贴政策正式实施,涵盖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为国产数码消费市场注入新动力。国产品牌在高端市场与苹果展开激烈竞争,购新补贴政策提供了重要契机,但国产品牌仍需加强创新力和用户体验以实现长期市场地位。

2025年初,数码消费市场迎来重大利好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月3日正式宣布,购新补贴政策已全面启动,涵盖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数码产品,标志着国家补贴范围首次扩展至此类消费品。

依据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数码设备购买者可享受直接补贴,补贴额度依产品类别与性能而异,最高补贴金额可达数百元。此举不仅为国产数码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更开创了购新补贴覆盖手机、平板等产品的先河。

政策发布后,各相关企业迅速响应,普遍认为这将为国产数码品牌的市场增长带来显著推动。多位头部手机厂商代表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两新”政策在2025年的扩围,为智能终端厂商带来了新机遇。特别是在年初新品密集发布的背景下,购新补贴政策为国产手机厂商提供了扩大市场份额的良机。

补贴政策与降价促销的双重作用下,国产品牌与苹果等海外品牌在高端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国产手机品牌能否借助政策红利挑战苹果在高端市场的传统优势?2025年数码消费市场的竞争格局将如何演变?这些问题备受瞩目。

企业反响热烈:政策助力企业转型

购新补贴政策的实施,为国产手机厂商带来了发展新机遇。荣耀相关负责人1月5日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两新”政策的扩围,对智能终端厂商而言意义重大。通过国家政策补贴,手机厂商能够引导有效需求,推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复苏与增长。

同时,政策带来的市场需求激活,也为厂商提供了转型的宝贵窗口期。该负责人指出,抓住这一机遇,不仅可以享受短期红利,更能够通过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打造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政策红利背后,是国家和社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视,企业的竞争力和主动性才是长远发展的关键。

在政策推动下,近期多家国产手机厂商迎来新品发布热潮,不断在细分赛道创新,为市场注入新活力。例如,一加于2024年12月26日推出全新Ace 5系列,包括Ace 5和Ace 5 Pro两款机型,搭载骁龙8 Gen3芯片,Pro版配备16GB+1TB存储规格,以卓越性能体验赢得市场关注。荣耀则在2024年12月23日发布Magic 7系列保时捷设计版,通过设计与功能的全面升级,巩固高端市场竞争力。

尽管购新补贴政策刚发布不久,但市场对其潜力充满期待。当前,中国消费者换机周期延长至30个月以上,市场整体增速放缓,2024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仅增长3.2%。购新补贴政策的推出,无疑将为这一低迷市场注入新活力,特别是在中高端市场,助力国产品牌争夺更多市场份额。

展望2025年,购新补贴政策为国产手机品牌提供了高端市场突破的机会窗口。然而,国产品牌能否真正在高端市场挑战苹果,仍需后续数据验证。国产品牌需借助政策推力,加大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力度,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不断强化自身实力,实现长期稳定的市场地位。

苹果降价策略:国产手机厂商面临挑战

尽管购新补贴政策为国产手机品牌带来强劲动力,但苹果竞争压力依然不容忽视。作为全球高端市场头部企业之一,苹果在中国市场表现虽略显疲软,但通过频繁降价策略,积极维持市场份额,试图扭转颓势。

1月2日,苹果推出“叱咤福利”降价促销活动,覆盖iPhone、iPad、MacBook等多款产品,其中iPhone 16系列最高降价500元,iPhone 15系列和iPhone 14系列降价200至400元。这一活动显示出苹果对春节消费旺季的重视,也是其自2024年“双11”活动以来,再次对新机型进行较大幅度官方降价,显示在中国市场竞争压力下的主动调整。

然而,苹果降价策略能否挽回中国市场下滑态势仍存疑。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苹果在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073万台,同比下降0.3%,连续五个季度销量下滑。此外,苹果大中华区收入在2024财年第四季度同比下降0.34%,前一季度降幅更是达到6.5%。虽然苹果在6000元以上价位段保持52%市场份额,但华为以33%份额紧随其后,成为高端市场最大竞争对手。

苹果降价策略虽能短期刺激销量,但效果逐渐减弱,为国产手机厂商提供了追赶机会。以iPhone 16系列为例,上市首月溢价幅度远低于往年,基础型号甚至出现“破发”现象。这既反映市场对苹果创新能力期待减弱,也显示国产品牌在高端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同时,苹果在技术创新上的优势正被逐步追赶。其AI功能预计2025年二季度才在中国市场落地,而多家国产品牌已在AI交互、影像技术和生态布局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对于国产品牌而言,购新补贴政策提供了突破高端市场的重要契机。然而,要想全面挑战苹果市场地位,仅凭价格优势和短期政策刺激远远不够。未来,高端市场竞争将是品牌、技术和生态系统的综合较量。苹果降价策略虽为国产品牌打开更多市场空间,但最终能否借此完成反超,还需在创新力和用户体验上做出更多突破。2025年,高端市场这场博弈将成为手机行业的重要看点。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