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周,国内债券市场延续上涨势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刷新历史新低。分析认为,在宽松货币政策基调下,2025年债市仍大有可为,但短期波动或加剧。

● 本报记者马爽

本周,国内债券市场延续了上涨的趋势,各期限国债期货主力合约纷纷创下历史新高。其中,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跌破1.6%,再次刷新了历史低点。市场分析认为,这一轮债市上涨的主要驱动力是市场多头的配置需求,叠加权益市场的疲软,使得债市成为资金的避风港。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2025年的债市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具体来看,文华财经数据显示,1月3日,国债期货市场表现出色,30年期、10年期、5年期和2年期主力合约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10年期主力合约的涨幅尤为显著,盘中一度突破109.495元,最终收盘上涨0.22%。此外,银行间市场的10年期国债“24附息国债11”收益率也一度跌破1.6%,最低触及1.5825%,再次刷新了历史新低。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债市的多头情绪依然浓厚,但债市定价已经提前透支了未来可能的降息幅度。同时,一些利空因素也在逐渐累积,如宽松政策落空、监管处罚加大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加剧短期债市的波动。然而,尽管如此,不少机构仍对2025年的债市充满期待,认为在宽松货币政策的基调下,债市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多位经济学家给出了不同的预测。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为了缓解银行存款压力和支持信贷投放,2025年一季度降准有可能落地。而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表示,考虑到存款增长和MLF到期节奏,2025年的第一次降准可能发生在第一季度。然而,也有分析师指出,由于债市已经充分反映了降息预期,因此货币政策的落地可能难以进一步提振债市。

总的来说,尽管短期债市可能面临一定的波动和风险,但长期来看,在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持下,债市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以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