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苹果Vision Pro上市未引发热潮,AR/VR市场遇冷,但AI眼镜凭借多模态交互等能力意外走红,成为市场新宠。多家科技公司加大研发力度,AI眼镜市场蓬勃发展。

  文/秦枭

  2024年,万众瞩目的苹果Vision Pro以2.5万元的标价震撼上市,业界普遍期待其能为AR行业带来类似iPhone的革命性时刻。然而,市场反馈却出人意料的冷淡。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2024年全年中国AR/VR市场出货量预计仅为53.5万副,同比大幅下滑26.3%。

  这一冷淡反应的背后,是消费者对AR技术的沉浸式体验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对AI眼镜的实用性寄予厚望。随着AI技术的日益成熟,AI眼镜在处理日常任务、提供实时信息、辅助决策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自2024年下半年起,AI眼镜迅速成为市场新宠,各大科技公司纷纷调整战略,加大AI眼镜的研发力度,力求打造新一代智能穿戴设备。

  AR市场头部效应凸显

  从整体AR产品市场格局来看,头部聚集效应已初步显现。Rokid、Xreal、INMO影目科技以及雷鸟创新等四家公司,被誉为“AR四小龙”,已占据国内AR市场份额的主导地位。2024年,VR/AR行业的投融资也主要集中在这几家厂商。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1至11月,中国VR/AR行业投融资事件达30起,投融资金额高达29.48亿元,较2023年同期呈现出稳健增长态势。企查查数据进一步显示,2024年1月,XREAL宣布完成6000万美元的战略融资;Rokid则在同年1月和9月分别获得接近5亿元和1亿元的融资;雷鸟创新在短短半年内更是完成了三轮总计数亿元的融资。

  华泰紫金总经理樊欣指出:“消费级AR行业经过多年发展,随着上游产业链的逐渐成熟及AI技术的突破,已初步具备革新智能终端交互模式的软硬件基础,有望成为消费电子的新引擎。当前时点正处于产业爆发前夕,拥有上百倍的增长空间。”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也表示:“随着融资额的不断增加,资本市场对AR眼镜行业的认可程度在逐渐提高。资金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资本市场对AR眼镜行业的投资热情无疑为该行业注入了强大动力。多家企业在短时间内连续获得融资,不仅说明这些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前景得到认可,更反映出资本市场对AR眼镜行业未来充满期待。”

  AI眼镜意外走红

  除头部聚集效应愈加明显外,2024年国内AR眼镜市场还呈现出另一条主线——AI。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基础智能眼镜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不再局限于听音乐、打电话等传统功能,而是具备了多模态交互、个性信息处理等能力。AI眼镜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的AI硬件浪潮。

  从互联网巨头到消费电子企业,再到智能硬件创新企业,纷纷涉足AI眼镜领域,讲述着AI眼镜的“新故事”。据统计,仅2024年下半年,就有超过10款人工智能眼镜问世,这一数字几乎占据了全年新发布眼镜总数的一半。此外,多家国内外科技巨头宣布将在2025年年初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发布全新AI+AR眼镜。

  实际上,AI眼镜的“这把火”是由Meta率先点燃的。2023年9月,Meta与雷朋合作推出的第二代联名产品Ray-Ban Meta迅速赢得市场认可。据IDC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和2024年第一季度,Ray-Ban Meta的出货量分别达36万副和10万副。2024年4月,该产品新增AI功能后更是受到市场追捧。截至2024年5月,这款智能眼镜的全球销量已突破100万副。在业内人士看来,单个品牌100万副的销量对于一直不温不火的AR眼镜市场而言是一个临界点,若产品未能实现百万副的出货量,则难以推动整个B端市场提供极致的软硬件体验。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鹏认为,从当前市场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来看,AI眼镜市场正在迅速崛起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且已处于新的风口上。Meta的发布计划标志着AI眼镜商业化进程的加速,而其他科技巨头的介入则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热度。

  洛图科技(RUNTO)预计,到2025年,AI功能在智能眼镜市场的销量渗透率将突破60%。研究机构wellsenn XR则预测,从2025年开始,AI智能眼镜将在传统眼镜销量保持稳定增长的大背景下快速渗透。到2029年,AI智能眼镜年销量有望达到5500万副;而到2035年,这一数字有望攀升至14亿副。

  然而,尽管AI眼镜市场迅速升温且吸引了大量厂商涌入,但并未带来差异化的产品。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AI眼镜仍停留在普通眼镜搭载AI、音频耳机模块、摄像头模块等功能的阶段。

  洛图科技在报告中指出,生成式AI的深度融合是智能眼镜发展的方向。2024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中具备AI功能的产品占比不到20%。现阶段的AI智能眼镜在智能交互方面仍面临诸多限制。未来,智能眼镜有望摆脱对外部算力的依赖,依托端侧AI处理单元实现随时随地的主动服务模式。

  闪极科技CEO张波认为,AI眼镜的发展还面临技术难度大、市场竞争激烈、用户教育成本高等挑战。

  争做大模型最佳载体

  在此前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提及AI大模型落地硬件选择时表示,眼镜有可能成为一个落地方向。

  张波指出,基于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硬件载体的大数据正在耗尽,这导致大模型的迭代进入瓶颈期。而眼镜这一新载体可能会为大模型创造出新的数据。智能眼镜能够以人的视角“看见”“听见”现实世界,从而创造更多数据。

  雷鸟创新创始人兼CEO李宏伟也表示,AI眼镜是AI落地的最佳新载体。从公司视角、产业推动视角和用户推动视角来看,AI眼镜的爆发都是合理的。

  实际上,在2024年发布的AI眼镜中,已有多款产品接入了大模型。例如,闪极科技选择开放接入数十家头部大模型厂商,包括文心一言、讯飞星火、字节豆包、通义千问、腾讯混元等,并支持接入私有AI模型。11月份,百度旗下小度科技发布了全球首款搭载中文大模型的原生小度AI眼镜。Rokid推出的AI+AR眼镜Rokid Glasses则搭载了通义千问大模型。

  然而,在轩睿基金总经理盖宏看来,无论是AR眼镜还是AI眼镜,抑或是大模型,都是目前各自发展到瓶颈阶段的尝试。他说道:“现在各大公司的模型能力都差不多,产品做得不够好,暂时还看不出明显的差距。在大模型应用到AI眼镜之前,包括AR、VR和MR眼镜在内的智能眼镜市场表现还不够好,这些眼镜在轻便性、显示效果、续航能力和智能化功能等方面都存在技术难题。厂商们一直未能在大众市场上推出如手机般的爆款产品,进而拉低了这一领域的投资和创业期待值。”(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