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期特别国债助力“两重”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高质量推进“两重”项目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5年“两重”项目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挖掘投资潜能、释放国内需求。
发行并利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高质量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是党中央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掌握发展主动权的核心策略。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肯定“两重”政策实施效果的基础上,对2025年进一步加大“两重”项目建设支持力度提出了明确要求。
2024年,“两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稳定基础设施投资、引领新动能领域投资,为全年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了高质量发展。这一年,“两重”优先选取了跨区域、跨流域的重大标志性工程,如西部陆海新通道、东北黑土地高标准农田、“三北”工程等,共计支持了1465个重大项目,增强了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保障能力。自9月底以来,一系列增量政策得到落实,2025年的1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已提前安排,并确定了涉及121个项目的提前批次清单,预计带动总投资约8800亿元。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进一步加大对“两重”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至关重要。面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必须从全局视野和战略高度谋划“两重”建设,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集中力量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中的关键任务。作为国内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两重”项目建设也有利于挖掘当前和长远兼顾的投资潜力,加快释放国内有效需求,为经济稳定增长、结构优化和持续向好提供强大动力。
为统筹做好2025年及未来几年的重点任务安排,需在总结延续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加强财政与货币金融工具的协同配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两重”建设与“十五五”发展需求紧密相连,需提前规划“十五五”时期的重大项目,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急迫性和成熟度,科学筛选项目,明确时间表与路线图,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关键在于统筹推进“硬投资”与“软建设”,实现“三个结合”:即将项目建设与配套改革相结合,实物投资与人力资本投资相结合,项目建设与民生保障相结合,推动落实一批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
要强化目标导向,明确“两重”项目的投资方向。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优化资金投向,提高精准度,强化“补短板、增后劲”。重点区域应结合自身条件和资源特征,发挥主动性,从全局角度积极谋划储备一批符合“两重”要求、惠当前、固根本、利长远的重大项目。
同时,要更大力度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两重”建设,更好统筹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持续推动重大项目引入民间资本。特别是要持续破除市场壁垒,稳定民营企业政策预期和发展信心,推动更多民间资本参与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此外,要加强自上而下的组织协调,提升综合效应。各地区各部门需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扎实完成“两重”建设各项任务。各地方需优化“两重”建设工作机制,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和资金筹措力度,加强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严把质量关和安全关,建设更多优质精品工程。
“两重”项目还需与体制改革紧密结合。在加大资金支持的同时,优化制度供给,用改革办法和创新举措破解深层次障碍。完善投入机制,优化投资审批流程,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提高投入效率,解决当前与长远的矛盾和问题,确保“两重”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作者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图片来源: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