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中小银行机构数量明显减少,农村金融机构占据多数。合并重组成为优化管理结构、提高运营效率的重要手段。改革化险是主要原因之一,同时金融机构产能过剩也促使大规模合并。未来中小银行需关注竞争力提升。

2024年,中小银行收购、合并与重组的步伐显著加快,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截至同年12月26日,全国银行机构数量年内减少了188家,其中农村金融机构占据多数,具体包括1家城商行、76家农信机构以及超过百家村镇银行。

《中国经营报》记者深入调研后发现,2024年中小银行机构数量呈现缩减但质量提升的趋势。市场竞争加剧导致部分中小银行经营困难,难以独立维持;同时,监管机构也积极推动中小银行改革,加速不良资产处置。业内人士认为,中小金融机构通过合并重组,可以优化管理结构,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

2024年,部分中小银行实现了从经营“增量”到经营“存量”的转变,通过吸收合并弱小机构,重组为规模更大、抗风险能力更强的银行。年内合并重组案例显示,农村金融机构减少数量与层级,多省组建地市级农商银行;“村改支”现象显著增加,多家村镇银行被主发起行吸收为旗下支行。

公开信息显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农村中小银行监管司党支部发布文章指出,要加快推动农村中小银行兼并重组,减少数量和层级,加强集中统一管理,优化机构布局,重塑经营机制,促进风险收敛。此外,监管政策也对村镇银行的吸收合并作出指导,稳慎推动结构性重组,提升主发起行管理能力。

据统计,2024年全年超过100家村镇银行被合并吸收或收购,相比2023年的约10家显著增加。村镇银行改设为主发起行的分支机构已成为重要方式。同时,中小银行的合并重组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注销银行主要集中在辽宁、河北、海南三省,而东部沿海地区银行积极布局,中西部地区则更多在政策引导下整合区域金融资源。

由于部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仍处于被收购、合并的过程中,预计2025年中小银行机构将继续延续合并重组、改革化险的趋势。但合并重组并非最终目的,未来还需重点关注机构合并后的竞争力提升。

改革化险是2024年中小金融机构大规模合并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均提及要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加快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工作。业内专家指出,积极推动欠发达地区农信机构合并重组成为地市级统一法人,有助于提升规模经济效应和抗风险能力。

此外,金融机构产能过剩、供给过剩也是合并的原因之一。截至2024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数量超过4400家,其中中小银行占比超过90%。面对2025年的经营环境,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副总裁表示需关注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变化,而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则认为,兼并重组后将加快完善内部治理,化解风险,并关注新组建银行如何继续深耕区域市场。

湖北省农信联社原党委书记、理事长李亚华指出,中小银行应顺势而为主动求变,放弃对规模增长的单一追求,着手业务转型。同时,要坚守主业,坚持金融为民的初心不变。未来,农村金融机构应坚守“金融为民”和“做小做散”的定位,扎根本土进一步下沉,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实现服务精准化,并以自身情况为基础实现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