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新年伊始,中国人民银行通过逆回购和SFISF操作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回顾2024年,货币政策多轮组合拳接续落地,助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展望2025年,货币政策将保持适度宽松,工具箱有望继续上新完善,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持。

新华财经北京1月3日电(记者翟卓)新年伊始,中国人民银行以441亿元的逆回购操作和550亿元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操作,开启了2025年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的维护工作,为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这一举措标志着2025年货币政策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持续复苏的决心。

回顾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实施了一系列支持性的货币政策,通过降准、降息等手段,释放中长期流动性约2万亿元,带动银行资金成本显著下降,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通过优化货币政策框架,引导信贷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如普惠小微贷款、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

在价格方面,逆回购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以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累计下调,带动了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及个人住房贷款利率降至历史低位水平,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和个人房贷负担。

央行对主要金融市场的影响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关注银行信贷市场,还兼顾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展。通过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管理流动性、建立银行间市场常态化监测摸排和行政执法机制等措施,助力债券市场平稳运行。同时,创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包括SFISF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稳定楼市方面,央行也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降低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取消个人房贷利率下限、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力促楼市止跌回稳。

展望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等要求。受访人士普遍认为,2025年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宽松态势,降准降息落地可期,流动性将继续保持充裕。同时,政策工具箱有望不断上新完善,新增信贷、社融规模也大概率恢复多增,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持。

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望出现在稳定股市和人民币汇率、平抑非银及银行间的流动性差异、提振消费和稳定外贸等领域。这些新工具将与其他政策及改革开放举措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综上所述,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支持性的货币政策,通过降准降息、优化货币政策框架、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等措施,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持,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