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大幅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以支持“两新”“两重”建设。具体措施涵盖加大建设力度、强化软硬结合及加快工作进度。业内预计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量将达到2万亿元,以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市场预期。

2025年1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宣布,本年度将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规模,以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项目。具体措施将从三方面推进:首先,加大建设力度,涵盖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及高等教育升级等关键领域,并将水利支持扩展至全国大中型灌区、城际铁路建设等项目,同时在全国范围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其次,强化软硬结合,推进规划政策制定与体制机制创新,优化投入机制,提升投资效益。最后,加快工作进度,继去年提前下达千亿项目清单后,近期将再发布一批项目清单,推动实物工作量尽快形成。

袁达指出,“两新”工作自去年以来在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消费及绿色转型方面成效显著,设备购置投资增长迅速,新能源汽车及一级能效家电销售占比持续提升。今年,将大幅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扩大“两新”工作范围,涵盖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并实施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政策。同时,提高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动力电池及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标准,简化设备更新审批流程,优化资金分配,降低企业垫资和经营压力,提高政策效果。

发布会透露,将尽快公布今年“两新”政策具体方案,确保各地政策衔接顺畅,力争取得更大实效。据统计,2024年我国已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涵盖20年、30年及50年期品种。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优化政策实施机制,强化“硬投资”与“软建设”,促进经济增长与区域协调发展。

业内预计,2025年我国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量有望达到2万亿元。甬兴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郑嘉伟认为,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将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市场预期,通过优化资金分配、扩大有效投资、支持关键领域发展及弥补机构资产配置荒等措施,实现政策目标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