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三件中介组织财务造假典型案例,涵盖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中介组织人员的多种犯罪手段,旨在警示各类中介组织依法依规、履职尽责,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近期,最高人民检察院揭示了中介组织在财务造假中的严重违法行为,发布了三件涉及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领域的典型犯罪案例。

2025年1月3日,最高检正式通报了这些案例,旨在警示各类中介组织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履行自身职责。据统计,自2021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已起诉206名涉及财务造假犯罪的嫌疑人,其中2024年前11个月就起诉了82人,同比增长78.3%。

在此期间,最高检还挂牌督办了31起重大财务造假案件,并向地方检察机关交办了一批相关案件,成功办理了包括康得新、康美药业、獐子岛在内的多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大案。

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分别是苏某升等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案,朱某军、刘某军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以及吴某辉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这些案例涉及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中介组织人员,他们通过“量身定制”审计报告、核查验证走过场、协助企业修改财务数据等手段,严重违反了行业规范。

其中,朱某军、刘某军作为中某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在京某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审计过程中,提出并实施了虚假合同建议,导致该公司2018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3.58亿元,虚增利润1.45亿元。另一案例中,吴某辉作为资产评估师,为某拟IPO公司的无形资产出具了与实际价值严重不符的66亿元估值报告,并伪造了多份评估报告。

针对这些违法行为,最高人民检察院表示,下一步将协同中国证监会等有关部门,持续依法从严打击资本市场财务造假各类犯罪,以法治力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加大惩治力度、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强化部门合作以及加大警示教育和法治宣传力度等。

通过这些典型案例的发布和后续措施的实施,预计将对中介组织形成有力震慑,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