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中国经济经历大起大落,政策密集出台成为重头戏。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回顾2024年重大事件,展望2025年期待财政接力,关注低收入人群补贴与房地产行业实质性政策。

2024年,中国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一年。年初,A股市场在“保卫3000点”的拉锯战中徘徊,至2月出现反弹,但随后在5月下旬步入下行通道,直至国庆假期前后迎来暴涨,交易系统一度因巨大买入量承压。

政策层面,一揽子增量政策成为年度关键词。房地产行业在5月迎来宽松政策潮,而9月以来,央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密集推出增量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传递出强烈的“刺激”信号。

岁末年初,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分享了对2024年的回顾与展望。他认为,9月以来政策密度、力度和广度巨变,经济在政策刺激下虽有企稳迹象,但下行压力依旧。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的关税政策,或将对中国出口这一关键增长支柱构成挑战。

展望2025年,陆挺预计财政刺激规模不会让市场失望,市场普遍预期在GDP的2%至3%之间。但中国经济企稳复苏的关键,不仅在于加大政策刺激力度,更在于如何有效实施,如选择性地向特定人群发放补助,提升弱势人群的医保和养老金水平。

房地产方面,“保交房”被视为托底房地产的基础和行业出清的关键。陆挺强调,市场真正面临的问题并非房子过剩,而是已售房屋未能如期完工。重建市场信心,需确保购房者能如期拿到验收合格的房子。

对话实录:

Yi(YiMagazine):过去一年里中国经济或资本市场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陆挺:复盘2024年,三件大事值得关注。一是1月底2月初,股市触及全年低点,新任证监会主席吴清上任,国家队大规模购买ETF稳定市场。4月,国务院发布新“国九条”,再次为资本市场提供指导性文件。

二是5月房地产政策大调整,通过降低购房门槛和成本刺激需求,同时供给端从“保交房”转向“收储”。央行设立3000亿元“收储基金”,支持地方政府国企收购商品房作为保障性住房。

三是9月24日政策转向,央行、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集中颁布宽松刺激政策,形成传统货币政策、非传统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改革的组合拳。

Yi:当下经济的整体情况如何?

陆挺:经济在2024年10月有所复苏,受益于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及出口增长反弹。但零售增速可能因“双11”效应减退而放缓,房地产增速再次下滑,出口增速也可能在短期正面效应后下行。

Yi: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陆挺:将面临出口压力,特朗普提议对所有出口到美国的中国商品征收60%关税,并打击间接出口。尽管中国对美国直接出口比例降低,但间接出口量不少,整体出口占比未实质性降低。小包裹出口也将受影响。

Yi:特朗普提出的美国制造业回流对中国企业影响大吗?

陆挺:短中期内,关税政策对中国制造业影响更大,部分企业需转移产业链环节至海外。制造业回流美国速度缓慢,长期影响与全球产业链稳定性相关。

Yi:你对2025年有什么期待?

陆挺:期待财政政策接力货币政策。化债方案规模超预期,但化债与财政刺激有差别。2025年“两会”将发布的财政政策值得关注。预计财政刺激规模占GDP的2%至3%,将是近年来相对较大规模。

Yi:在政策具体实施方向上,你有什么看法?

陆挺:2025年两个方向值得期待。一是加大低收入人群财政补贴力度,如农村养老金、生育补贴、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等。二是房地产行业或有更实质性政策出台,如允许使用专项债实行土地回购、收储。

总体而言,出清房地产是政策重心,保交房优于收储。解决开发商与购房者之间的债务问题,重建市场信心至关重要。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