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货币政策展望:稳健中寻求突破
AI导读:
本文回顾了2024年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分析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并对2025年货币政策进行了展望,强调在稳健中寻求突破,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
站在2025年的全新起点,中国经济正翻开历史的新篇章。货币政策,作为经济航船的舵手,其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
回望2024:灵活应对的货币政策
从全球视角审视,各国央行肩负着维护经济稳定的重任,核心目标在于:一是通过货币政策保持物价稳定,追求温和通胀;二是确保汇率稳定,促进国际贸易;三是维护经济整体稳定,保障货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2024年,中国经济处于低通胀环境,要求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然而,欧美央行加息导致的内外利差问题,又要求我国货币政策保持审慎,以避免过度宽松引发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同时,面对消费投资信心不足和债务杠杆过高的问题,货币政策又需保持宽松态势。
总体来看,2024年央行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在保持汇率稳定的同时,实现货币的适度宽松。为实现这一目标,货币政策需精准施策。回顾全年,货币政策可分为两个阶段:9月前,虽然政策偏宽松,但总体审慎,LPR仅在2月和7月微调,确保货币流动性合理充裕。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分别为5.3%、4.7%、4.6%,虽略低于5%的增速目标,但央行货币政策以稳健姿态守住了经济基本盘。9月后,随着欧美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宽松,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空间拓宽,政策动作增多、力度加大,创新政策频出。
2024年9月后的货币政策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货币宽松政策加码,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5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方向;二是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关注股市、楼市和政府债券市场。货币宽松提供流动性,而新政策工具则提升流动性的质量和精准性。当前,我国经济挑战复杂,货币政策需以创新工具提高政策效果。
2025年展望:稳健中寻求突破
展望2025年,我国货币政策将继续加码。
在量的方面,央行将继续降准降息,释放流动性。由于政府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效,以及经济复苏带来的内需拉动,金融机构的货币流动性预计将偏紧。因此,央行将加大货币投放力度,以稳定货币市场供需平衡。
在质的方面,央行将更多考虑高效的货币政策工具,从宏观转向微观,采用市场化手段对细分领域进行多元调节。例如,对股市可能采取平准基金等措施,为耐心资本和创业资本提供宽松环境;对债市可能推出直接购债的货币工具,类似欧美国家的QE政策。
在协同方面,央行将与市场及其他部门紧密合作,确保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作用,支持地方政府实现债务替换。
在防风险方面,虽然货币政策将适度宽松,但央行将审时度势,寻找最佳政策发布时机。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预判和预防风险将成为2025年货币政策的重中之重。
综上所述,2025年我国货币政策预计将呈现量更大、更宽松;质更高、更多元;路更宽、空间更大的特点。(作者系知名经济学家、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