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12月,央行通过国债买卖与买断式逆回购操作释放中长期流动性,实现净投放中长期资金。专家预测,2025年央行将持续开展大额买断式逆回购与国债净买入,逐步成为降准空间有限背景下基础货币的主要投放渠道。

2024年12月31日,央行发布公告,为强化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并确保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人民银行于当月实施了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达到3000亿元。

同日,人民银行还披露,通过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及多重价位中标方式,成功开展了总额14000亿元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其中3个月和6个月期限的操作量均为7000亿元。

尽管当月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呈现缩量续作,导致全月净回笼资金达1.15万亿元,但央行凭借国债买卖与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两项工具,共释放中长期流动性1.7万亿元,实现净投放中长期资金5500亿元。

回顾2024年第四季度,尽管MLF操作持续处于净回笼状态,但央行通过国债买卖与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确保了每月中长期资金的净投放,且期限品种更加灵活多样,有效保障了市场流动性的充裕。

展望2025年,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央行将继续大规模开展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并逐步替换MLF。同时,国债净买入也将持续进行,有望成为降准空间受限背景下基础货币的主要投放渠道。在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的背景下,预计这两项工具将在2025年得到更多运用。

流动性大额注入

市场普遍预期的2024年内第三次降准未能如期而至。12月31日,央行的两项操作揭示了年底前未宣布降准的部分原因。

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央行于12月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及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了总额14000亿元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并实施了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3000亿元。

当月MLF续作规模为3000亿元,这意味着央行当月向银行体系注入的中长期流动性总额达到2万亿元,远超当月到期的14500亿元MLF规模。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这相当于净投放中长期流动性5500亿元,与降准0.25个百分点所释放的资金量相当,可能是年底前未宣布降准的原因之一。

12月地方债供给增加,而资金面临跨年季节性收紧压力。市场认为,买断式逆回购和国债净买入放量有效对冲了年末资金压力,维持了流动性的充裕。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基于两项创新工具维持较大规模的流动性投放,对冲年底资金压力符合当前政策诉求。从结果上看,12月中下旬资金整体偏松,两项工具成效显著。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不超过1年,填补了现有7天期逆回购和1年期MLF之间的工具空白。12月大规模操作14000亿元,期限分别为3个月和6个月,可完整覆盖春节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

董希淼进一步指出,MLF中标利率为2.00%,相对较高。但通过逆回购、国债买卖等方式释放流动性的成本较低,将进一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有助于稳定银行息差水平,推动银行保持稳健发展和持续服务实体经济。

两项工具投放将增加

2024年以来,央行工具箱得到进一步扩充,增加了国债买卖、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为平滑四季度集中到期的MLF提供了条件,减轻了滚续操作压力。

回顾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的3个月,尽管MLF操作持续缩量续作并处于净回笼状态,但央行通过国债买卖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实现了当月中长期资金的净投放,且期限品种更加灵活多样,保障了市场流动性的充裕。四季度,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国债现券买卖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投放的基础货币量合计已超过3万亿元。

其中,10月、11月、12月MLF操作分别净回笼890亿元、5500亿元、1.15万亿元;同期,人民银行开展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规模分别为5000亿元、8000亿元、1.4万亿元,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规模分别为2000亿元、2000亿元、3000亿元。

业内专家认为,公开市场国债现券买卖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净投放的基础货币不仅有效对冲了MLF集中到期所带来的回笼影响,还为金融市场提供了交易所需的流动性,对稳定金融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青表示,展望未来,央行将持续开展大额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以替换MLF,并持续开展国债净买入操作,逐步使其成为降准空间有限背景下基础货币的主要投放渠道。

当前,货币政策基调已从稳健转为适度宽松。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2025年"适时降准降息"。同时提出,"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这标志着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将进一步加快。事实上,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已在公开市场进行了一系列工具创新,如开展国债借入、恢复国债现券买卖、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启用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等。这些创新在加强央行流动性管理、稳定金融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考虑到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中提出的加大政府债发行计划,明明预计,在货币配合财政、增加流动性供给的诉求下,2025年央行将继续加大国债净买入规模。另一方面,在MLF存量逐步回笼的过程中,预计央行也将加大买断式逆回购的投放力度以弥补中长期流动性缺口。总体而言,预计2025年这两项工具将得到更多运用。

王青判断,为缓解银行存款压力、支持银行信贷投放并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2025年一季度降准有可能落地,预计降幅在0.5个百分点左右,释放资金约1万亿元。这将释放出逆周期调节加力的明确信号,标志着2025年"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较早进入全面发力阶段。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