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固收+”策略成为投资者追求风险收益性价比的首选。本文分析了宏观环境适配性、低利率环境下的投资选择以及历经市场洗礼后“固收+”策略的回归,并提供了如何优选“固收+”产品的建议。

一边是对债牛未完的执念,一边是对股牛启航的期待。在2025年,“固收+”策略正逐渐成为投资者追求风险收益性价比的首选方案。

(一)2025年,关注“固收+”的三大核心理由

1. 天时:宏观环境的适配性

①从历史角度看,“宽货币+宽信用”政策组合下,股市与债市往往表现出色。债券利率作为投资回报率,与股票投资中的企业盈利预期折现率,均受经济状态和货币环境影响。因此,基于资产趋势,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四种状态组合:

组合1:宽货币+紧信用,债强股弱,如2022年、2023年。

组合2:宽货币+宽信用,股市弹性大,债市亦不俗,易现股债双牛,如2014-2015年。

组合3:紧货币+宽信用,股强债弱,如2017年、2020年。

组合4:紧货币+紧信用,易出现股债双杀,但少见,多发生在经济滞涨期,如2013年、2016年4季度。

②当前,“宽货币”政策已在路上,“宽信用”亦值得期待。政府加杠杆意愿提升,市场对“宽信用”充满期待,企业盈利预期及股市预期均有望改善。

2. 地利:低利率环境下的投资选择

在追求风险收益比的背景下,传统稳健投资品类收益率下滑。截至2024年底,大型商业银行1年期存款利率仅为1.1%,纯债中静态收益超过2%的债券资产稀缺。因此,向资产配置和权益要收益,成为低利率环境下的必然选择,“固收+”策略备受瞩目。

3. 人和:历经市场洗礼,“固收+”有望更好回归

“固收+”策略自问世以来,经历了市场的考验。近年来,A股市场波动较大,基金经理和投资者均经历了挑战。但正是这些经历,促使基金经理和投资者更新了认知,提升了供需匹配度。如今,“固收+”产品定位更加精细化,投资者也认识到“加收益”必然伴随“加潜在波动性”,调整了自己的投资预期和行为。

(二)如何优选“固收+”产品?

1. 理解:“固收+”的核心逻辑

所谓的“固收+”即是在传统纯债资产基础上加入弹性较大的转债和股票资产(权益类资产比例上限不超过30%)。固收部分提供稳定收益,权益部分则增厚收益。投资者需理解这一逻辑,并根据市场情况调整自己的投资预期。

2. 分类:根据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产品

“固收+”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同投资者的风险收益特征差异较大。因此,投资者需根据权益仓位中枢的高低,将“固收+”产品进一步划分,如低波、中波、高波及灵活“固收+”等,以匹配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3. 识别优秀:知行合一的基金经理

在细分产品领域里,识别优秀的“固收+”产品至关重要。投资者需关注产品最终呈现的风险收益特征是否符合预期。优秀的“固收+”产品往往具有稳定的潜在波动性特征,基金经理能够知行合一,坚定执行既定的产品框架。

(文章来源:富国基金)

(原标题:2025年,“固收+”策略备受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