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教公司股价大跌,出路何在?
AI导读:
民办高教公司在港股市场形成独特板块,但近年来股价普遍大跌。受政策变化、市场不看好重资产投资及生源萎缩等因素影响,民办高教公司从扩张走向收缩。提升教学质量、调整办学方向及海外拓展成为出路。
全国工商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监事长马学雷指出,民办高教公司通过教育服务型企业和产教融合型企业实现盈利是可行的,但直接办学校盈利难度增大。民办高教企业在港股市场形成独特板块,近年来却面临股价普遍大跌的困境。
自2017年起,多家民办高教公司如宇华教育、民生教育等相继在港股上市,港股民办高教板块逐渐形成。这些公司以运营民办大中专院校为核心业务,依靠学费及住宿费等获取收入。2021年,民办高教公司曾受到市场热捧,但随后股价急转直下,至今普遍大幅下跌。
据统计,目前21家港股民办高教公司中,有11家股价跌破1港元,市值大幅缩水。其中,中教控股市值从高峰期450亿港元跌至90亿港元,宇华教育市值从250亿港元跌至13.3亿港元。民办高教公司在资本市场遇冷,受到政策变化、市场对教育行业重资产投资不看好、生源萎缩等多重因素影响。
民办高教公司曾通过大量兼并收购扩展规模,但快速扩张未能持续。2021年后,随着政策变化及高教股遇冷,民办高教公司转向收缩,部分公司已出售旗下院校。行业收入和利润增速也大幅下降,个别公司已出现债务违约。
对于民办高教公司的出路,马学雷认为,需要提升教学质量、就业质量,适应社会发展。陈炜建议,民办高教公司应踏实办学,调整办学方向,加大在专业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的投入。同时,海外市场也被视为民办高教公司业务发展的突破口,多家公司已拓展海外业务布局。
然而,海外市场状况复杂,民办高教公司在海外市场的拓展难以像在国内一样迅猛。目前,港股主要高教股海外市场收入占比不高,民办高教公司仍需积极寻找合适的产业“突围”机会。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