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多部门合力出台金融举措赋能乡村振兴,涉农信贷供给显著增长,金融向脱贫地区倾斜,形成多元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

金融作为服务“三农”的关键力量,在2024年迎来了多部门合力出台的一系列金融举措,旨在全面赋能乡村振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乡村富民产业的发展方向,强调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县域经济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指明了道路。然而,金融产品与涉农需求不匹配、授信难等问题依旧存在,亟需打通信贷堵点,确保金融活水能够持续润泽“三农”领域。

为响应国家号召,银行业积极行动,顺应县域经济发展需求,不断加大涉农信贷供给,拓宽普惠金融覆盖面,为“三农”发展保驾护航。多部门联合发布的金融支持政策,如《关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为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涉农经营主体及重点帮扶群体提供了明确指导。

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涉农贷款余额实现了显著增长,反映出金融支持正全面渗透到农村各个层面,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及农户个人经营等领域。同时,涉农信贷持续下沉,浙江、江苏、湖北等省通过普惠信贷服务下沉,赋能家庭农场、精品民宿等领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在金融向脱贫地区倾斜方面,金融监管部门和银行机构共同发力,确保脱贫地区金融供给力度不断加大。数据显示,脱贫地区各项贷款余额和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余额均实现了稳步增长,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各地金融监管部门还积极推动银行机构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

此外,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已形成了多元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国有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根据自身优势特点,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在满足乡村振兴金融需求的同时,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中小银行则坚守服务“三农”、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持续创新支农惠农模式,推动乡村经济较快发展。

专家建议,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需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差异化定位,各类银行机构应细分市场、开展差异化竞争。同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自身资金、技术优势,定位于信用等级较高的优质客户,避免过度下沉对中小银行造成挤压。此外,金融机构还需持续优化资源配置,精准发力、靠前发力,切实加大对“三农”领域的金融支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