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人民银行启动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第二次操作,并优化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为股市注入增量资金,提振市场信心。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于2025年1月2日发布消息,人民银行成功实施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的第二次操作,并于当日圆满完成招标,操作规模高达550亿元。同日,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为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效应,金融管理部门近期对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的相关落地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与优化。

此次互换便利操作,人民银行根据参与机构的实际需求灵活部署,吸引了20家机构积极参与投标,最终中标费率为10bp,有效满足了市场流动性需求。证监会与人民银行紧密合作,在首批20家机构基础上,基于分类评价和合规风控标准,新增选了20家备选机构,构建起40家机构的庞大备选池,确保每批次操作都能精准匹配市场需求。

业内专家指出,互换便利与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创新工具的加速落地,对于维护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具有深远意义。通过互换便利,参与机构能够将流动性较弱的债券和股票高效转换为国债和央票,大幅提升其融资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为股市注入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强调,互换便利不仅增强了市场机构的资金获取能力,还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为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提供了有力支撑。为配合互换便利的顺利实施,中国结算还推出了减半收取证券质押登记费的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了市场主体的运营成本。

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方面,自2024年10月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出台相关通知以来,已有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据初步统计,2024年全年市场披露的回购增持计划上限已突破2500亿元大关。

近期,金融管理部门针对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进行了多项调整优化,包括提高融资比例、规范金融机构操作流程、降低自有资金匹配压力等。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反映的自有资金紧张问题,金融管理部门将申请贷款所需的最低自有资金比例降至10%,金融机构可对回购增持实际金额的90%提供支持,极大地减轻了借款人的资金压力。

此外,政策还放宽了风控要求,允许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以其持有的其他股票进行质押,进一步降低了贷款难度和成本。同时,鼓励以信用方式发放贷款,为市场主体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融资选择。对于部分不具备第三方存管资格的银行,政策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允许其通过与代理行合作的方式开展业务。

在延长贷款期限方面,金融机构目前最长可按3年期限发放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与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的回购增持期限基本匹配。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市场主体的融资灵活性,也为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信银行和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表示,将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推动回购增持贷款落地实施。自政策调整以来,已有超过80家企业公告使用专项贷款进行回购增持,拟入市增量资金达两百亿元以上,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这些创新政策举措的实施,不仅为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也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为资本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