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证监会宣布扩大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参与机构范围,形成40家备选机构池。互换便利工具助力非银机构提升资金获取能力,增强资本市场流动性,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推动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日前,中国证监会宣布扩大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以下简称“互换便利”)参与机构范围,在原有20家机构基础上,再增选20家机构,形成40家备选机构池。每批次根据意向规模筛选出约20家机构参与中国人民银行招标操作。

作为我国首个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互换便利于2024年10月由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一经推出便备受瞩目。目前,首批互换便利操作已全部完成,第二次操作也于2025年1月2日顺利招标。

互换便利参与机构扩容,多家券商获批参与业务,名单持续扩大。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非银机构”)而言,互换便利工具意义重大,能提升资金获取能力,增强资本市场流动性,提高服务实体产业质效。

互换便利助力非银机构以低成本获取资金,通过资产质押等方式改善资产质量,缓解短期资金压力。同时,资金成本较低,为其再投资提供更大空间。

在资本市场方面,非银机构通过互换便利获取的资金只能投向股票、股票ETF等,为资本市场提供规模大、确定性强的增量资金,改善市场流动性,提振投资者信心,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同时,也为其提供流动性“兜底”,保障其在股市震荡时进行合理有效投资,促进市场稳定运行。

在实体经济方面,非银机构利用互换便利工具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壮大新兴产业。

在全球市场严峻复杂的形势下,互换便利工具为我国资本市场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提高内在稳定性。非银机构需精准评估资产情况,做好规模安排、风险管控、资金管理等三方面工作,充分发挥这一创新举措的支撑作用。

可以预见,随着更多非银机构参与互换便利工具,这一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将进一步发挥对资本市场的支持作用,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推动其平稳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