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互换便利(SFISF)第二次操作成功完成,参与机构数量显著增加,中标费率降低。此举有助于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提升金融机构股票增持能力,更好发挥稳定市场作用。

互换便利(SFISF)以极快的速度开启了第二次操作。2025年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当天成功完成了第二次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招标,操作金额高达550亿元,采用费率招标方式,吸引了20家机构积极参与投标。

与首次操作相比,第二次互换便利的参与机构数量显著增加。监管层表示,根据分类评价、合规风控等条件,新增选了20家机构参与,形成了40家备选机构池。这一举措进一步扩大了互换便利的市场影响力。

当天,券商中国记者获悉,国投证券、国金证券、方正证券和长城证券等7家券商已公开披露收到证监会的复函,获准参与互换便利。此前,国联证券、东吴证券和红塔证券也已宣布获准参与。至此,第二轮新增的20家参与机构中,已有7家券商“明牌”。

东吴证券表示,将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加快推进互换便利操作落地,为维护市场稳定运行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告显示,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的中标费率为10bp,较首次降低10bp,显示出市场对互换便利工具的积极反应。

业内人士认为,互换便利等创新工具的推出,有助于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改善市场流动性,提振投资者信心。以国泰君安为例,该公司积极参与了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并顺利中标。截至目前,第一批互换便利操作融入资金已全部用于增持A股股票及股票ETF。

东吴证券首席战略官孙婷表示,互换便利工具将提升证券等金融机构的股票增持能力,更好发挥稳定市场作用。通过“以券换券”的方式,金融机构可以提高自身在市场融资的便利性与资金实力,进而有助于在资本市场进行投资、增持股票。

此外,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指出,央行第二次开展互换便利操作非常关键,特别是在股市整体下跌的背景下,有利于改变投资者预期,提振资本市场表现。这一操作无疑是对资本市场最直接的支持,信号意义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