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新年首个工作日,央行顺利完成第二次SFISF操作,规模达550亿元。同时,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进一步优化,降低自有资金匹配压力,放宽风控要求,支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新华财经北京1月2日电(记者翟卓)新年首个工作日,中国资本市场迎来政策利好,中国人民银行顺利完成第二次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操作,操作规模达550亿元,中标费率确定为10bp。此次操作旨在进一步稳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基石。

据悉,本次SFISF操作自2024年12月31日启动招标程序,人民银行携手证监会,在首批20家机构基础上,依据分类评价与合规风控标准,精选增选20家机构,构建40家备选机构池,每批次依据意向规模精选约20家机构参与招标。

此前,为充分发挥证券基金机构市场稳定作用,人民银行已于2024年10月21日成功实施SFISF首次操作,规模达500亿元。此次再度出手,彰显政策对资本市场稳定的高度重视。

回顾2024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宣布创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SFISF与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即为其中两项。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额度高达3000亿元,年利率低至1.75%,旨在引导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及主要股东提供贷款,用于股票回购与增持。

政策出台后,金融机构积极响应,迅速建立内部管理制度,明确操作规程,积极开展相关业务。截至2024年12月末,已与超700家上市公司及主要股东达成合作意向,其中200余家已发布公告,拟申请贷款上限超500亿元,60%以上贷款资金用于股票回购,平均利率水平维持在2%左右。

据统计,2024年全年,市场披露的股票回购增持计划上限超过2500亿元。为进一步提升政策支持力度,金融管理部门近期对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进行优化调整,包括降低自有资金匹配压力,将申请贷款所需承担的最低自有资金比例降至10%,即金融机构可对回购增持实际金额的90%提供支持。

同时,放宽风控要求,允许上市公司及主要股东以其持有的其他股票进行质押,降低获贷难度与成本,金融机构可自主决定放款条件与担保要求,并鼓励以信用方式发放贷款。此外,对于不具备第三方存管资格的银行,政策支持其与代理行合作开展业务,确保贷款资金有效划转至相应账户,支持股票回购增持。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