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1月2日,第二次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落地,规模达550亿元。多项政策红利随之释放,包括质押品范围扩大、费率下降等,机构积极性提升,政策持续优化,为市场带来更多活力。

2025年1月2日,第二次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简称“互换便利”)操作顺利落地,操作规模达到550亿元,超越了首次操作的规模,显示出机构参与的积极性显著提升。此次操作不仅标志着互换便利政策的进一步深化,也彰显了政策对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坚定支持。

据行业机构透露,随着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的落地,多项政策“红利”也随之而来。其中包括质押品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使得更多种类的资产能够作为质押品,提高了机构的资源使用效率;互换便利费率的下降,从首次的20bp降至10bp,进一步减轻了机构的成本压力;此外,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结算”)还特批为互换便利质押登记降费,自2025年1月2日起,对参与互换便利业务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涉及的证券质押登记费实施减半收取的优惠措施,这一举措无疑为市场带来了更多活力。

接近监管的人士表示,监管部门将持续跟踪评估互换便利工具的实施情况,并根据市场运行情况灵活调整政策工具的使用频率和投放节奏。保险等机构也已积极做好准备,旨在充分利用好这一政策工具,为市场的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回顾历史,2024年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和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相关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了互换便利操作。首批试点范围涵盖了17家证券公司和3家基金公司,首次操作规模即达到500亿元,中标机构积极参与,发挥了互换便利工具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首批操作成功落地的基础上,各证券基金公司积极响应政策安排,根据市场情况稳步融资建仓,具体投向以指数成份股和ETF为主。部分公司通过集中、大额投资低波红利股票,践行长线持有策略,为市场引入了稳定资金;而部分公司则发挥择时和组合投资的专业能力,动态增加篮子股和指数ETF持仓,积极应对市场波动,发挥了稳市功效。

为了进一步推动互换便利业务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于2024年12月31日宣布将开展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并同步扩大了参与机构的范围。在首批20家参与机构的基础上,根据分类评价、合规风控等条件增选了20家机构,形成了40家备选机构池。这些机构均为行业头部机构或资本实力较强的公司,总资产规模占比接近行业的70%,他们的加入无疑将进一步提升互换便利业务的覆盖面和灵活性。

2025年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第二批互换便利操作的结果。本次操作金额为550亿元,采用费率招标方式,共有20家机构参与投标,中标费率为10bp。这一结果再次证明了互换便利政策的有效性和市场的积极响应。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和证监会还在不断优化互换便利机制,提升操作效率,降低机构成本。从互换便利政策首次提出到首次落地不足1个月的时间,展现了政策的高效性。同时,在首批操作落地过程中,监管机构不断优化机制安排,为互换便利政策工具发挥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