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消费金融公司增资赶考,存量竞争加剧
AI导读:
2024年,消费金融公司面临两项监管新规,行业增资潮起,存量竞争加剧。机构转变策略注重稳定性,增资赶考潮持续,存量竞争分化拉大。稳中求进成为行业关键词,未来需平衡风险与发展。
2024年,消费金融公司迎来了重大考验。一方面,两项监管新规的出台推动了行业的增资潮;另一方面,在消费金融存量竞争的背景下,机构间的分化现象持续加剧。受多重因素影响,行业竞争愈发激烈,机构纷纷寻求自救之道。
年内,多家消金公司通过加速出清不良资产来应对挑战。在此转折点上,许多机构转变策略,不再单纯追求规模增长,而是更加注重客群结构质量、资产负债结构的稳定性以及运营成本的可控性。“稳”成为2024年消费金融行业的关键词,并有望在2025年持续。
增资热潮持续升温
2024年,消金公司间掀起了一股增资热潮。截至年末,南银法巴消金、海尔消金、长银五八消金等多家公司的增资事项已获批。这些增资不仅规模庞大,方式也多样化,包括股东现金出资、资本公积转增、未分配利润转增等。
注册资本的增加主要是为了向监管新规靠拢。其中,《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的发布对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提高了消金公司的准入标准,并强化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据统计,已有部分消金公司迈过了10亿元的注册资本门槛,但仍有部分公司尚未达到这一标准。
此外,金融监管总局印发的《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也促使公司为满足监管要求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增资可以提高公司的资本充足率,提升风险应对能力,同时使其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发放贷款,扩大业务规模。
年内,多家已满足监管要求的消金公司同样在持续增资,以增强资本实力,稳固行业地位。例如,海尔消费金融的注册资本由15亿元增至20.9亿元,南银法巴消金的注册资本也增至60亿元。
除了增资外,各公司还通过发行金融债、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充能补血”,以应对市场竞争。
存量竞争下分化加剧
在资金补充的同时,2024年消费金融行业的“马太效应”也愈发明显。头部公司在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方面与腰尾部公司拉开了明显差距。
从业绩表现来看,总资产在600亿元以上、营业收入在35亿元以上的机构数量有限,总体呈现收缩态势。虽然招联、马上消费、兴业消金等机构稳坐行业前列,但净利润却下滑严重,部分尾部消金公司业绩承压。
不良率上升成为部分消金公司业绩下滑的诱因。消费金融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一些机构为争夺市场份额放松贷款准入标准,导致风险上升。因此,从资产质量来看,分化也比较明显。
为应对挑战,已有不少机构通过挂牌转让方式加速处置不良资产。据统计,2024年以来已有17家消金公司对外挂牌不良资产,整体呈现高频、量大、价低等特点。
稳中求进仍是未来策略
“稳”仍是2024年消费金融行业的关键词,并将延续至2025年。多家消金公司表示,在业务规划上,将不断提升治理水平,专注消费金融主责主业,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自主风控能力的建设。
例如,蚂蚁消金在风控能力建设、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中邮消费金融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金融风控模型,提升金融风险技防能力;中原消费金融则建立了一套完善且严谨的风险评估体系,实现风险识别数据化、反欺诈防范自动化。
展望2025年,预计消金生态圈的营销运营相关文件、助贷相关管理规范等将继续完善。持牌消金应围绕政策倡导方向,将自身资源禀赋与促进消费水平提升进行充分结合,为推动消费高质量增长注入新动能。
同时,随着消费金融整体利率呈下行趋势,部分公司通过金融科技实现精准风控、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有一定空间降低利率以提高竞争力。对于机构来说,关键是要加强对客户信用状况的动态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授信额度和风险策略,优化贷款审批流程。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