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我国体育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数据显示体育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占比大幅提升,专家表示体育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将成为国民经济新支柱。

  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 题: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加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新华社记者林德韧

  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其相关数据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日前,国家统计局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了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多位体育产业专家指出,公告数据充分展示了体育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趋势,预示着体育产业未来的发展潜力仍然十分巨大。

  体育产业内部结构优化显著

  公告显示,依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结果,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达到了36741亿元,增加值则为14915亿元。从内部构成来看,体育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849亿元,占比高达72.7%,相比上一年度提高了2.1个百分点。

  浙江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主任周丽君指出,从数据变化来看,体育服务业的占比从2022年的53.9%增长至2023年的57.3%,这标志着中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与健身休闲活动这两大重点板块均实现了稳步增长,作为体育服务业中最活跃的两大细分领域,赛事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健康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业的变现能力,从而实现体育产业中各子产业的同步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体育与健康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王振宇则认为,这样的数据变化反映了体育用品企业加速向“服务化”转型、体育消费持续增长以及产业融合更加深入的趋势。他强调,越来越多的体育用品企业开始从单一的产品生产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实现了制造业服务化,厂商开始更加注重提供“一体化方案”,以满足不同使用人群和应用场景的需求。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肖淑红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她认为服务业的进一步增长使得整个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同时,体育用品制造业中的许多企业开始涉足“全产业链”,如培训、赛事等,许多大品牌更是开始打造商业生态体系。她预测,未来服务业的占比将会进一步增加。

  体育产业展现强大带动力与多元化发展

  专家们认为,从数据上看,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的增长幅度一直十分可观,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了11.31%和13.92%。在此过程中,体育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也愈发明显。

  王振宇表示,体育产业在推动区域间协调发展、促进全民健身与健康、推动公益与环保事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商业、会展的融合发展也逐步深入。

  肖淑红认为,体育产业是融合发展的典范,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体育产业的商业生态体系初步形成。赛事和平台的搭建为体教融合、体旅融合等“体育+”的形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她指出,近年来,体育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化,不仅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企业在运用体育作为发展手段方面也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周丽君对户外运动产业和科技创新的赋能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表示,近年来,露营、飞盘、骑行、冰雪运动等户外运动风靡全国,国家体育总局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户外运动发展的政策,多个省市也制定了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户外运动的兴起为体育产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产业外部刺激来看,科技创新起到了强大的赋能作用。以体育服务业为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体育产业的服务水平和用户体验。智能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等创新科技为体育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体育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10个方面提出了35条具体举措,旨在强化体育产业要素保障,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专家们认为,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体育产业的发展潜力仍然十分巨大,正在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新支柱”。肖淑红指出,体育产业仍有巨大的潜力尚未挖掘,体育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且体育市场远未饱和。从消费端来看,人们对于体育的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这为供给端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王振宇强调,未来应加强体育产品与服务的科技价值,发挥我国科技发展的优势,以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技术赋能传统体育产品。

  周丽君表示,未来,我国体育产业将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持续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全面建设体育强国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