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2024年回顾与展望:规模扩张与生态变革
AI导读:
公募基金行业在2024年经历了业绩下滑、发行冰点等挑战,但随着权益市场反弹,整体业绩有所提升。被动投资崛起,主动权益产品仍具潜力。行业规模持续扩张,但面临更多挑战。展望2025年,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4年,公募基金行业迎来了其发展的第26个年头。这一年,行业经历了业绩下滑、发行冰点、口碑下跌的严峻考验,但自9月24日权益市场反弹以来,公募行业整体业绩有所提升,三分之二主动权益产品实现年度正回报,新发市场也逐步回暖,连续两个月募集规模超1470亿元。
回顾全年,公募基金行业发生了诸多影响深远的变化。总管理规模不断攀升,从27万亿元增至32万亿元;费率改革稳步推进,产品综合费率持续下降;被动投资异军突起,与主动权益产品形成激烈竞争;监管趋严,引导行业回归本源,重视投资者获得感;权益产品出清加速,基金经理队伍经历洗牌。
展望2025年,公募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投资者对资产配置的旺盛需求和认知提升,为指数投资的大发展提供了长久驱动力。然而,被动化并非“永无止境”,主动权益产品仍是公募基金的核心竞争力。未来,“主动or被动”的讨论或将更加热烈。
鹏华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苏俊杰表示,指数投资的规模将持续扩大,成为市场中极其重要的定价力量。在主动管理超额收益空间被压缩的背景下,配置收益正成为组合业绩的主要来源。A股市场正在经历从“重阿尔法轻贝塔”到“重贝塔轻阿尔法”的转变。
2024年,公募基金规模持续扩张,尤其是股票基金成为新势力。股票基金规模增长了1.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而混合基金规模则连续三年缩减,截至11月底的规模已较2021年底下降四成以上。资金腾挪悄然进行,投资者心态发生转变,从希望战胜市场转为追求市场平均回报。
在市场震荡回暖和基金产品“回血”中,部分投资者选择见好就收,赎回手中持有的产品。但也有部分投资者看好后市,选择进一步加仓。基金公司及渠道处了解到,“基金净值在0.8元和1.05元左右,是两大赎回高峰”。
相较于主动权益基金的净赎回,被动投资在2024年迎来了高光时刻。指数基金助力下,股票型基金新发规模占比创下近9年新高;混合型基金新发占比则刷新近12年新低。股票型ETF持续“吸金”,全年资金净流入超过1万亿元。多家大型基金公司调降宽基ETF及其联接产品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至行业最低水平,吸引更多中长期增量资金入市。
ETF为代表的指数产品迎来了爆发期,规模增长迅速。截至三季度末,指数型产品规模已占权益类基金总规模的半壁江山。被动指数投资的认可度不断加速,指数投资正在被更广泛的投资者所尝试和认可。
尽管被动投资崛起,但主动权益产品仍具有获取中长期超额收益的潜力。信达证券分析师认为,需要跳出“近期偏差”和“右侧思维”,重新思考主/被动股基“替代效应”的真正根源。被动化不会“永无止境”,主动管理产品仍会保留充分的生存空间。
对于2025年ETF市场的发展,苏俊杰认为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市场轮动加速,热点切换更趋频繁,传统月度调整的节奏已难以适应市场变化。投资者应关注框架与方法论的建设,选择合适的配置策略框架,并保持策略的动态调整能力。
公募基金行业规模不断壮大,也面临更多挑战。在权益市场震荡、监管趋严的背景下,行业渐渐露出疲态。权益产品出清加速,基金经理队伍加速洗牌。同时,也有大量新人走上基金经理岗位,全行业基金经理数量已逼近4000人。
监管多次发文提出提高投资者获得感,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对公募基金管理人分类评价制度进行全面修订,避免单纯以业务规模“论资排辈”。未来,公募基金行业将继续在机遇与挑战中前行。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