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年末流动性投放新工具成效显著,2025年一季度降准仍可期
AI导读:
2024年末,央行通过国债买卖和买断式逆回购等操作,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新工具投放流动性成效显著,有助于对冲年末资金紧张压力。同时,2025年一季度降准仍可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婧北京报道
2024年末,央行发布国债买卖业务公告,显示其通过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在12月,人民银行开展了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为3000亿元。同时,央行还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实施了14000亿元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和6个月,各占7000亿元。
12月31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多数上行,其中隔夜SHIBOR上涨8.70个基点至1.4540%,7天SHIBOR上涨1.60个基点至1.9660%,14天SHIBOR上涨8.30个基点至2.1630%。回购利率方面,DR007加权平均利率报1.9812%,显著高于政策利率水平。
对于降准落空的原因,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和净买入国债等操作,合计向银行体系注入中长期流动性2万亿元,远超本月MLF到期量,相当于降准0.25个百分点释放的资金量。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也认为,这些创新工具对降准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且效率更高。
此外,央行还通过多项措施对冲年末资金紧张压力,包括启动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开展国债买卖等,以填补现有逆回购和MLF之间的工具空白。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这些操作有助于向市场提供增量资金,保持流动性充裕,并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推动银行稳健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
明明还表示,买断式逆回购和国债净买入放量有助于对冲年末资金紧张的压力。从结果来看,12月中下旬资金整体偏松,两项流动性投放新工具成效显著。分析人士认为,今年央行更多运用买断式逆回购和逆回购操作,既满足了机构跨年资金需求,又减轻了机构负债成本,有利于稳定银行合理的净息差,推动降低企业和居民信贷成本。
展望2025年一季度,降准仍可期。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两次降准,共计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提供长期流动性约2万亿元。目前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6.6%,仍有下调空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和货币政策司司长潘功胜均表示,未来央行将搭配用好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充足的中长期流动性。
王青指出,当前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限是5%,即使加权存款准备金率降至该水平,央行仍可通过MLF、买入国债等操作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明明也表示,明年央行将继续加大国债净买入规模,并加大买断式逆回购的投放力度来弥补中长期流动性缺口。展望未来,央行将持续开展大额买断式逆回购和国债净买入,逐步使之成为降准空间有限背景下基础货币的主要投放渠道。
在王青看来,为缓解银行存款压力、支持银行信贷投放并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2025年一季度降准有可能落地,预计降幅在0.5个百分点左右,释放资金1万亿元。这将释放逆周期调节加力的清晰信号,代表2025年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进入全面发力阶段。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