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股权拍卖市场“遇冷”,专家建议多措并举提高吸引力
AI导读:
中小银行股权频现拍卖平台,但不少股权遭遇流拍,凸显出部分中小银行经营实力不足。专家建议采取多方面措施,包括开源节流、增强稳健发展能力等,从根本上提高股权吸引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期,中小银行股权再现拍卖市场热点。上海证券报记者在阿里资产交易平台上观察到,深圳农商银行5万股自然人股权以1元起拍,最终以28.4万元成交,每股价格达到5.36元,吸引了31人报名和8581次围观。此外,该行另有10万股自然人股也将于2025年1月4日拍卖,但截至2024年12月30日仅1人报名。
2024年以来,中小银行股权频繁出现在拍卖平台,但不少股权遭遇流拍,凸显出部分中小银行经营实力不足的困境。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指出,中小银行面临内部治理不足、经营能力有待提升、竞争力较弱、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同时,深圳农商银行的股权结构也存在不清晰的问题,影响了公司治理。
深圳农商银行2023年年报显示,其最大股东为新加坡星展银行,持股比例为13.0%,而该行在2024年1月进一步增持至16.69%。中小银行普遍存在的内部控制薄弱、风险管理流程不规范等问题,也增加了其经营风险。此外,中小银行股权分散,导致股东监督成本高、动力弱,易引发治理机制紊乱。
深圳农商银行的盈利能力也有所下滑。截至2024年6月底,该行总资产规模达7888.65亿元,但净利润同比减少1.46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也同比减少8400万元。同时,该行收入结构单一,利息收入占比高达80%以上,面对利率波动风险时显得较为脆弱。资产质量方面,该行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拨备覆盖率持续下降。
中小银行股权转让市场也呈现出“遇冷”态势。截至2024年12月30日,阿里资产拍卖平台上有多家区域银行即将以1元起拍,包括东莞农商行、潍坊农商行等。尽管起拍价低,但实际成交价格因银行经营、分红等情况而异。投资者在关注价格的同时,也更加注重银行经营前景、股权质押及市场流动性等因素。
针对中小银行面临的问题,专家建议采取多方面措施,包括开源节流、精细管理、增强稳健发展能力和服务能力等,从根本上提高股权的吸引力。同时,中小银行也应从“规模至上”转向“质量优先”,构建资本集约式的经营管理机制,找准市场定位,打造细分领域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阿里资产交易平台官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