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新工具释放流动性,保障市场充裕
AI导读:
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和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释放了1.7万亿元中长期流动性,保障市场充裕。专家预计新工具作用将进一步凸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央行在2024年12月通过两项重要工具——买断式逆回购和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释放了共计1.7万亿元的中长期流动性。具体而言,央行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分别开展了3个月和6个月期限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各为7000亿元。同时,全月净买入国债面值达到3000亿元。
尽管当月MLF操作呈现缩量续作,净回笼资金1.15万亿元,但综合国债买卖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来看,央行在12月仍然净投放了中长期资金5500亿元。这一举措确保了四季度以来市场流动性的充裕状况,每月的国债买卖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总量均超过了MLF到期量。
展望未来,专家预计买断式逆回购和国债买卖等新工具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央行可能会持续开展大规模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同时MLF操作也将继续缩量续作。这些新工具不仅有助于满足机构跨年资金需求,还减轻了机构的负债成本。
此外,央行在2024年下半年推出的新设货币政策工具,如国债买卖操作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为市场提供了更为灵活的中长期资金投放方式。这些操作在10月至12月期间均实现了中长期资金的净投放,有助于熨平跨年及春节假期期间的资金面波动。
进入2025年,我国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降准降息,以保持流动性充裕。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如互换便利等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加速落实,以提升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