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保险业在负债端和投资端均表现不俗,但仍有深层次问题待解。2025年,人身险产品负债成本或继续下降,分红险或成新宠,个险代理人规模有望企稳回升,利差损风险仍需关注,险企深化养老金融布局。

2024年即将画上句号。这一年,保险业在人身险负债端的长期保本属性和利率下行预期的推动下,实现了趋势性正增长;投资端则凭借三季度的一波行情,净利润重现亮眼表现;同时,“国十条”3.0版为保险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行业仍面临深层次的问题,如个险改革进展、利差损风险等。

展望2025年,保险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部分趋势已逐渐清晰。

1.人身险产品负债成本或将继续下降

在利差损阴霾下,为降低负债端刚性成本,监管连续两年下调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成为行业热点。目前,传统险、分红险和万能险的预定利率和最低保证利率上限已下调至2.5%、2.0%和1.5%。尽管如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受长期国债利率持续走低影响,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明年或还将调降。今年8月发布的《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明确,需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这一政策大概率在2025年落地,将使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随市而动”。中金公司预计,2025年开始,上市中资寿险新业务对于整体业务打平收益率的摊薄效应将较过往更加明显,人身险产品的整体负债成本将边际下降。

2.分红险能否成为行业新宠?

随着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的下调,分红险成为行业在低利率时代降低刚性负债成本的必然选择。多名大型险企高管表示,分红险占比将在产品结构中大幅提升至五成以上。然而,从今年9月末分红险预定利率切换的时点及之后的表现来看,分红险并未出现热潮。尽管如此,2025年分红险在保险公司业务结构中的占比预计会越来越高。中金公司预计,不同公司分红险业务占比将存在差异,取决于保险公司推广分红险的决心和力度。在分红险占比提升的情况下,多名业内分析师预计产品价值率会提升,并由此有望拉动2025年保险公司新业务价值的增长。

3.个险代理人规模能否企稳回升?

第五次经济普查公报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国金融业从业人员较2018年末下降32.0%,其中99.26%是保险从业人员。这背后反映的是保险代理人渠道持续几年的改革。代理人是寿险公司重要的销售渠道,过去几年无序扩张后,代理人数量于2019年到顶后开始急速下滑。然而,从2024年上市险企的半年报及三季报来看,代理人规模的下降速度已经明显放缓。同时,上市险企以提升代理人素质为核心目标,预计2025年代理人队伍结构仍将持续优化,经营质效将逐步提升。业内预计,更为复杂的个险“报行合一”有望在2025年推出,这将改善费差、提升产品利润率,但也可能导致佣金收入下滑、代理人销售动能减弱。

4.利差损风险是否得到缓解?

近两年,利率下行带来的利差损风险成为保险行业关注的焦点。经过这两年的风险管理和各类措施之后,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监管连续两年下调预定利率及建立起预定利率“随市而动”之后,保险新单的成本压力将有所缓解。而对于存量负债来说,2024年三季度的一波行情推高了保险公司的财务收益率,能够较好覆盖负债成本。至于2025年投资端压力情况如何,业内有着不同的看法。但增强资产负债久期匹配和多元化配置是在投资端求解利差损风险的关键。在此背景下,长期国债及高分红权益资产将会是增配的方向。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在低利率环境下,用境外投资来进行多元化配置也是一大方式。

5.险企如何深化养老金融布局?

老龄化的加速使得养老金融成为保险企业近两年的“兵家必争之地”。从政策面上看,无论是保险“国十条”3.0中对“第三支柱”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的政策、个人养老金的全国推广,还是九部门发布的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相关指导意见,都在为保险行业未来深度参与养老金融发展创造机遇。越来越多的险企开始重视个人养老金业务,培养团队对个人养老金的理解和销售能力。同时,相当数量的保险公司已经布局康养、医养、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等多种养老服务或整合其资源。根据《2024大众养老金融调研报告》,48.97%的受访者选择在保险公司购买养老金融产品的主要原因是险企提供的养老服务更全面。

(来源:泰康长寿时代研究院《2024年形势分析与2025年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