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互换便利政策再次取得实质性进展
AI导读:
央行近期将开展第二次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为资本市场带来数千亿元新资金,旨在支持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高股息资产可能成为机构首选,有利于市场稳定和估值提升。
短短两个月内,央行的“互换便利”政策再次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12月31日,央行官网发布消息称,为支持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央行将于近期开展第二次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此次操作的互换期限为1年,可视情况展期,面向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进行。互换费率将由参与机构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并从即日起接受机构申报。
同日,中国证监会也发文表示,其与央行此前共同开展了证券、基金公司互换便利的首次操作,操作金额为500亿元,共有20家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参与投标。自工具实施以来,相关机构积极开展了互换便利操作,根据市场情况稳步进行融资和投资。截至目前,首批操作已全部落地,实际投放超过90%,有效发挥了互换便利工具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方面的积极作用。
早在10月18日,证监会就曾发布公告称,已同意包括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国泰君安等在内的20家公司开展互换便利操作。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金融系统工作会议要求,相关机构积极申请参与。中国证监会与央行在首批20家参与机构的基础上,根据分类评价、合规风控等条件,增选了20家参与机构,形成了40家备选机构池。每批次操作时,会根据意向参与规模筛选出约20家机构参与央行招标操作。截至发稿,山西证券、东吴证券、红塔证券等公司已公告新增获批参与投标。
目前,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并已开始正式操作。中国证监会要求相关机构充分发挥专业投资能力,加强合规风控管理,有效发挥稳市货币政策工具功能,加强和改善市场预期管理,共同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互换便利工具为何能引起市场如此关注?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9月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曾介绍称,通过这项工具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与国债、央行票据相比,市场机构持有的其他资产在信用等级和流动性上存在较大差异。很多机构虽然持有资产,但流动性较差。通过与央行进行互换,可以获得更高质量、更高流动性的资产,从而大幅提升相关机构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
互换便利的期限不超过1年,到期后可申请展期,抵押品范围未来也可视情况扩大。这些操作上的灵活性均表明,该工具未来将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由于通过互换便利工具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因此备受市场关注。有非银分析师分析认为,这笔资金预计将为资本市场带来数千亿元的新资金,不仅有助于稳定股市、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还能增强非银金融机构的融资和杠杆能力,提升其投资价值。
招商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互换国债对股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提供充足流动性,推动行情持续向好改善。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美联储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推出的定期证券借贷便利(TSLF)相似,可以在不增加基础货币投放的情况下,提升非银机构的融资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为股市提供更多的流动性支持。二是改善风险偏好,增强市场信心。本次互换便利举措的落地被市场视为一种积极的政策信号,显示出央行在维护市场稳定、支持资本市场发展方面的坚定决心。
对债市而言,互换国债政策也会带来一定影响。首先,它会平衡债券的供需关系,推动债市利率上行。今年以来,债市利率不断创新低,互换国债政策的落地生效会明显增加市场上国债和央行票据的供给,进而推动收益率上行。其次,股债跷跷板效应凸显,更多的债市资金可能会涌入股市。
那么,通过互换便利工具进入市场的增量资金会投资哪些领域呢?中金公司研究部非银金融及金融科技行业首席分析师姚泽宇认为,互换便利操作灵活、指向明确,有望为金融机构提供高效的融资渠道,同时将流动性精准引入资本市场。根据规定,互换便利操作的要求包括期限灵活、定价市场化,可用质押品范围广,以及资金投向明确等。
姚泽宇指出,此次互换便利工具从提出到启动的落地效率极高,彰显了监管部门对于稳定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根据民生证券宏观团队的分析,央行与非银机构互换资产后,相关机构可能存在的潜在套利空间主要体现在股票分红率与质押式回购利率的差值上。这意味着高股息股票可能会成为市场的热门选择。
在全市场利率下降、高回报资产荒的大环境下,持续稳定分红且有合适股息率的红利资产会成为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重要配置品种。业内普遍认为,中字头等高股息资产可能是机构开展互换便利的首选。同时,国资委明确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也有利于提升“中字头”股票的估值。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