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央行近日通过逆回购和国债净买入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净投放中长期流动性5500亿,相当于降准0.25个百分点,市场预期年底降准未能实现,但期待明年一季度降准政策落地。

今日,央行发布公告,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于2024年12月通过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的方式,成功开展了总额达14000亿元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同时,央行在12月还净买入了3000亿元的国债。据专家分析,这一系列操作,包括本月续作的3000亿MLF,合计向银行体系注入了2万亿的中长期流动性,净投放中长期流动性达到5500亿,相当于降准0.25个百分点。

尽管市场此前普遍预期年底会有降准措施出台,但遗憾的是,这一预期并未实现。专家推测,央行上述的大规模流动性投放操作,可能是导致年底前未宣布降准的一个重要原因。未来,央行预计将持续进行大额买断式逆回购和国债净买入操作,使其成为基础货币的主要投放渠道。而市场关注的焦点,将转向明年一季度“降准”政策是否会落地。

12月31日,央行再次强调,其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和国债买卖等操作,旨在确保岁末年初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春节前现金投放、缴税等规模较大,市场对流动性需求增长,央行通过逆回购、国债买卖等方式,可以有效填补流动性缺口,降低银行资金成本,稳定银行息差水平,推动银行稳健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12月央行的一系列操作,合计向银行体系注入的中长期流动性远超本月MLF到期量,相当于净投放中长期流动性5500亿,这或是年底前未宣布降准的一个原因。而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则预测,随着货币政策基调转为适度宽松,2025年一季度降准政策有可能落地,释放逆周期调节加力的清晰信号。

展望未来,王青指出,央行将持续开展大额买断式逆回购,替换MLF,并持续开展国债净买入,逐步使之成为降准空间有限背景下基础货币的主要投放渠道。这一系列的流动性管理措施,将为市场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促进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