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在2024年底获批,包括跟踪深证和上证基准做市信用债指数的ETF,此举将进一步丰富债券ETF产品供给,满足投资者需求,并有望带动信用债发行市场发展。

财联社12月31日讯(记者闫军)在岁末年初之际,创新债券ETF市场再度扩容,迎来了新的里程碑。据财联社记者从业内获得的消息,12月31日,监管正式批准了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的发行。这批ETF由广发、大成、博时、天弘、南方、华夏、易方达、海富通等八家基金公司共同推出。

具体来看,广发、大成、博时、天弘等4家公司获批的债券ETF将跟踪“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指数”,而南方、华夏、易方达、海富通等4家公司获批的债券ETF则将跟踪“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指数”。这两个指数均为单市场信用债指数,且在2023年成功发行,合计市值高达7200亿。

这批ETF在2024年11月29日上报,并在年底前迅速获得批准,显示出监管机构对债券ETF市场发展的积极态度。据悉,这两只信用债指数具有高评级、流动性较优、信用风险低的特征,能够满足场内投资者中低风险偏好的投资需求。

2024年是ETF市场蓬勃发展的一年,券商指出,被动指数基金在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A500、0-3年政金债分别成为股市和债市的主题。此次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的快速获批,将进一步丰富债券ETF产品供给,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在债券ETF市场中,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指数以深交所基准做市债券清单范围内的公司债、企业债(不含可转债、可交债)作为指数样本,具有高评级、流动性好、信用风险低的优点。这些债券需满足债项评级AAA、存续规模大于15亿元、剩余期限大于半年等要求,确保了其质量和流动性。

大成基金表示,做市债的标准意味着成分债券在深市的流动性与信用质量均处于领先地位。债券做市制度是沪深债市重要的交易制度之一,有助于形成合理定价、提升市场稳定性,并推动债券产品体系的健康发展。深做市信用债ETF作为深交所首只公司债ETF,具有稀缺性,能够满足投资者对债券ETF的投资需求,并有望成为场内重要的流动性工具。

另一方面,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指数以上交所基准做市品种规则的公司债作为指数样本,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流动性较好债券的整体表现。该指数成分券行业和主体整体较为分散,且当前成分券中无地产债,降低了信用风险。基金管理人可通过分散化投资方式,进一步降低信用风险。

此外,随着全球债券ETF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债券市场的不断成熟,债券ETF的多重优点逐渐被市场认可。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初,全球债券ETF总规模达到2.36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市场占比66%。而国内债券ETF总规模也升至1500亿元,创历史新高。尽管如此,股债ETF体量差距仍然较大,债券型ETF在数量和类型上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此次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的推出,有望做大信用债发行市场,并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一是丰富了场内投资者参与信用债投资和配置长期稳健资产的选择;二是通过ETF运作机制,有效提升做市券流动性水平,活跃交易所债券二级市场;三是活跃的二级市场可能带动一级市场发展,助力发行人降低融资成本和扩大融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