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央行近期将开展第二次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互换期限1年,旨在支持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互换便利工具为资本市场带来数千亿元新资金,助力股市稳定,增强非银金融机构融资能力,高股息资产成市场青睐之选。

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央行“互换便利”政策再次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这一政策旨在支持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12月31日,央行官网发布消息称,将于近期开展第二次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此次操作的互换期限为1年,可视情况展期,面向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费率将由参与机构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即日起接受机构申报。这一举措再次彰显了央行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决心。

同日,中国证监会也发文表示,前期会同央行开展的证券、基金公司互换便利首次操作已全部落地,实际投放超过90%。此次操作涉及20家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操作金额高达500亿元。这些资金已稳步投入市场,发挥了互换便利工具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积极作用。

回顾10月18日,证监会曾发布公告,同意20家公司开展互换便利操作。在此基础上,中国证监会商央行根据分类评价、合规风控等条件,增选了20家参与机构,形成40家备选机构池。每批次操作时,会根据意向参与规模筛选出约20家机构参与央行招标操作。截至发稿,已有山西证券、东吴证券、红塔证券等多家机构新增获批参与投标。

目前,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并于当天开始操作。中国证监会要求相关机构充分发挥专业投资能力,加强合规风控管理,有效发挥稳市货币政策工具功能,加强和改善市场预期管理,共同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曾介绍称,通过互换便利工具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这一规定使得互换便利工具备受市场关注。因为与国债、央行票据等资产相比,很多机构手上的资产流动性较差。通过与央行进行互换,这些机构可以获得高质量、高流动性的资产,从而大幅提升其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

此外,互换便利工具在操作上也具有很高的灵活性。互换期限不超过1年,到期后可申请展期;抵押品范围未来也可视情况扩大。这些操作上的灵活性使得互换便利工具在未来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非银分析师指出,通过互换便利工具获取的资金预计将为资本市场带来数千亿元的新资金。这不仅有助于稳定股市、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还能增强非银金融机构的融资和杠杆能力,提升其投资价值。因此,这一政策也被视为股市增量资金的重要来源。

招商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认为,互换国债对股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供充足流动性,推动行情持续向好改善;二是改善风险偏好、增强市场信心。这一举措被市场视为一种积极的政策信号,显示出央行在维护市场稳定、支持资本市场发展方面的坚定决心。

对于债市而言,互换国债政策的落地生效会平衡债券供需关系、推动债市利率上行。同时,由于股债跷跷板效应的存在,更多的债市资金可能会涌入股市。

中金公司研究部非银金融及金融科技行业首席分析师姚泽宇指出,互换便利操作灵活、指向明确,有望为金融机构提供高效融资渠道的同时,将流动性精准引入资本市场。根据规定,通过互换便利获取的资金只能投向资本市场,用于股票、股票ETF的投资和做市。这一规定确保了资金的流向符合政策目标。

在全市场利率下降、高回报资产荒的大环境下,持续稳定分红且有合适股息率的红利资产成为了投资者的青睐之选。业内普遍认为,中字头等高股息资产可能是机构开展互换便利的首选。此外,国资委明确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也有利于提升“中字头”股票的估值。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