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末,民政部宣布将于2025年推出新举措,制定低收入人口认定及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并研究制定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政策措施,涵盖就业救助和产业帮扶,以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2024年末,民政部宣布将于2025年推出新举措,以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据新华社12月30日报道,全国民政工作会议透露,明年将制定低收入人口认定及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

在会议中,民政部不仅强调完善制度规定,还提出社会救助模式正由单一物质援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转变。为此,2025年将研究制定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的政策措施,涵盖低收入人口的就业救助和产业帮扶等。

国家统计局于2019年发布的《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显示,月收入2000元以下被视为低收入群体。对于2025年的低收入人口认定标准变化,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认为,这将有助于精准扶持低收入困难群体,完善就业救助和社会保障安全网。

刘向东指出,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将有效缓解长期生活困苦带来的焦虑,助力低收入人口在政策支持下逐步改善生活。目前,低收入人口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今年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监测对象已达8059万人。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刘向东预测2025年将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划定标准,以更精准地保障低收入人群。当前,低收入人口的保障主要来源于医疗、教育、住房和服务类救助等方面,但提升收入水平同样重要。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居民收入差距明显,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215元,而高收入组则高达95055元。因此,刘向东强调,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时,需加大对低收入人口的就业救助和产业帮扶,提高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此外,全国民政工作会议还提出,要持续完善社会救助政策,提升基层社会救助能力,鼓励社会组织、慈善力量参与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并优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推进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内容有所增删调整以保持与原文字数相近并优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