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央行12月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和国债买卖操作释放1.7万亿元中长期流动性,尽管MLF缩量续作,但整体市场流动性充裕。未来买断式逆回购和国债买卖等新工具作用有望进一步凸显,资金面保持宽松态势。

央行在2024年12月通过两项货币政策工具,即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和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共计释放了1.7万亿元的中长期流动性。其中,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规模达1.4万亿元,分为3个月和6个月两个期限,各7000亿元;国债买卖操作则净买入债券3000亿元。

尽管当月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呈现缩量续作,全月净回笼1.15万亿元,但综合国债买卖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来看,央行在12月仍然实现了中长期资金的净投放,净投放量为5500亿元。自四季度以来,央行每月开展的国债买卖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总量均超过MLF到期量,确保了市场流动性充裕。

展望未来,受访专家认为,买断式逆回购和国债买卖等新工具的作用有望进一步凸显。央行或持续开展大规模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同时MLF也将持续缩量续作。这些新工具不仅投放了中长期资金,还使资金期限更为灵活,利率更低,有效满足了机构跨年资金需求,减轻了机构负债成本。

此外,央行在12月还通过7天期逆回购操作保持市场流动性稳定。从操作期限看,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将分别于2025年3月下旬和6月下旬到期,有助于熨平跨年、春节假期期间的资金面波动。随着工具箱的进一步扩充,央行流动性投放渠道更加多样,操作也更为从容。

2025年,我国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在总量上更加积极,价格上更大程度降低融资成本,结构上更加注重对特定领域和行业的支持。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未来买断式逆回购、国债买卖等新工具作用有望进一步凸显。

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央行在年末已开展了首次500亿元规模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市场反映良好。央行计划在近期开展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预计操作量不少于500亿元,并将新增多家证券、基金公司及头部保险机构参与。这将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