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北京PE论坛在北京举行,聚焦私募股权投资如何赋能实体经济,与会嘉宾深入探讨并启动多个重量级基金,为经济复苏注入新活力。

当前,我国经济在稳步复苏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股权投资这一直接融资工具来赋能实体经济,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2024北京PE论坛”于12月29日在北京隆重召开。

本次论坛由全球PE论坛组委会与北京基金业协会联合主办,吸引了近60位境内外嘉宾及300余名与会者,共同探讨了如何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活力。会上,全球私募资本协会CEO凯特·安布罗斯指出,2023年以来,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本地化趋势显著,人民币基金募资占比大幅提升。

论坛现场亮点纷呈,多个重量级基金宣布启动。同时,与会嘉宾就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凯特·安布罗斯提到,2024年第二季度投资数据已初现复苏迹象,私募信贷融资成为新驱动因素,而中国私募资本投资则聚焦于电动汽车、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

作为东道主,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丁章春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将大力支持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发展,从提升长期资本供给、增强服务高质量发展质效、赋能被投企业成长、拓宽股权投资退出渠道以及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五个方面做好服务工作。其中,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将总计投入1000亿元资金,支持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新兴产业。

昌平区和顺义区作为北京的重要区域,也在论坛上展示了各自在私募股权投资方面的优势。昌平区汇聚了大量教育、科技、人才资源,打造了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顺义区则产业基础雄厚,投资前景广阔,拥有汽车、航空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论坛现场还启动了全国首只认股权策略行权主题基金——北京认股权先导创业投资基金,以及多个重量级产业基金。此外,北京基金业协会还发布了《可持续投资年报(2024)》和《私募基金退出实务指引》,为推动私募股权投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论坛上表示,发展战略性新兴资本对推动中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至关重要。他强调,要发展好资本市场,需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提高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并形成一种市场流动性储备的预期机制。

北京国管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郭川在主旨演讲中提到,北京国管已发起设立并运营了8只市级政府投资基金,总规模达1000亿元,已完成167个项目的投资决策,投决金额合计约170亿元。未来,北京国管将继续发挥国有资本运作平台和政府投资基金代持机构的角色定位,引领各类长期资本精准聚焦新兴产业赛道。

此次论坛还围绕集聚耐心资本、未来可持续投资等多个主题方向开展了平行论坛,为与会者提供了更加深入的交流和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