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业务示范实践第5号—融资融券客户交易行为管理》,旨在规范和指导证券公司在融资融券业务中的客户交易行为管理,推动该业务的健康发展。

12月31日,中国证券业协会正式发布了《证券业务示范实践第5号—融资融券客户交易行为管理》,旨在规范和指导证券公司在融资融券业务中的客户交易行为管理,推动该业务的健康发展。该示范实践由融资融券业务专业委员会在总结行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供各证券公司参考借鉴。

自2010年推出以来,融资融券业务在提高市场流动性、提升定价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客户类型的多元化,提升证券公司客户交易行为管理能力变得尤为重要。为此,中国证券业协会围绕证券公司两融业务客户交易行为管理的多个场景,精心制定了这一示范实践。

《示范实践》内容全面,共分为五章:总则、关联人识别与穿透核查、客户异常交易行为管理、防范客户“绕标套现”交易管理以及客户融券及证券出借交易管理。各章节详细阐述了相关原则、重点、方法和举措,为证券公司提供了明确的管理框架和操作指南。

其中,总则部分介绍了《示范实践》的起草背景、适用范围及适用方法,并总结了证券公司客户交易行为管理的基本原则。关联人识别与穿透核查部分则明确了证券公司关联人识别与穿透核查的重点,并针对不同客户类型采取了差异化的信息收集及关联关系识别方法。客户异常交易行为管理部分梳理了证券公司异常交易行为管理的方式,包括提醒、制止、信用重检、额度调整、限制交易以及建立内部黑名单制度等。防范客户“绕标套现”交易管理部分则从制度、合同、员工、系统设置四个方面提出了前端管控措施,并明确了风险账户监控方法和分层压降举措。客户融券及证券出借交易管理部分则强调了证券公司应加强投资者融券及证券出借行为管理,严格防范违规减持与不当套利等行为,并从事前控制、事中监控、持续管理三个阶段梳理了客户融券交易管理方式。

这一示范实践的发布,标志着中国证券业在融资融券业务客户交易行为管理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有助于提升证券公司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融资融券业务的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